首頁 -> 頭條

香港粵劇藝術團開啟精品化之路

分享到:
2023-06-06 18:5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陳卓儀)在香港,每年有超過一千場粵劇演出,每晚平均有三場以上。粵劇的傳承與推廣在數量上已經達到普及化的程度。香港粵劇藝術團行政總裁王勝泉、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認為香港粵劇亟需提質,精品化是推廣傳承粵劇的基礎。

香港粵劇藝術團行政總裁王勝泉(左)、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


粵劇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集合音樂、歌唱、武術、雜技和戲劇等中國傳統藝術於一體,是香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絕佳媒介;推廣傳承粵劇,有助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日前,粵劇發燒友何陳婉珍女士集合一群有心人創立香港粵劇藝術團。藝術二字,道出了劇團與香港其他劇團的區別:讓粵劇先回歸藝術,再談傳承。

作為何陳婉珍的粵劇師傅,王勝泉對記者說,香港的粵劇發展如何走得更好,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何陳婉珍鼓勵他做點事情,於是便有了這個劇團。

“我們年輕時看粵劇名伶如白雪仙,百看不厭,離不開其表演的功力,而現在的粵劇演員缺少這種感動力。”

對於香港的粵劇發展現狀,王勝泉認為重點並非無人入行,也不是沒有觀眾,而是演員表演程式化。因此,粵劇團將為演員提供專業導師、訓練場地,“我們不是訓練班,也不是興趣班。”王勝泉多次強調,粵劇的推廣應該回到作品和演員本身,打好基本功,自然能吸引觀眾。

據透露,藝術團已邀請朱慶祥、龍貫天作為藝術顧問和藝術總監,後續會有更多星級導師加入。

好的觀眾成就好的演員。香港特區政府在粵劇推廣方面著墨不少,粵劇發展基金至今已撥款超過1.7億港元,支持超過1100個粵劇。香港粵劇藝術團期待下一步能研究粵劇作品中的核心元素,讓非華語觀眾更容易欣賞並愛上粵劇。

在香港粵劇藝術團資助下,香港都會大學將在8月成立何陳婉珍粵劇研藝中心。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對中通社記者介紹,中心有四大計劃:翻譯經典粵劇、製作網上課程、歷史存檔、研究傳承短板;這些計劃的目標是:讓小朋友從小認識粵劇、讓非華語觀眾領略粵劇之美。

林群聲以觀賞粵劇的經驗自問,究竟粵劇是什麼?行業內外是有不同理解的,創新的形式雖然能吸引年輕觀眾,但喪失了粵劇元素,並不利於保存。

長期以來重視文化研究的都會大學,已經開辦“粵劇文化:導賞與體驗”通識課程,據了解有八成學生在完結課程後對粵劇興趣大增。這也讓林群聲很有感觸,他認為在校園推廣粵劇效果正面,也同時傳導了忠孝仁義的正向價值觀,這些經驗也能推動至香港社會、海外觀眾之中。

香港官方及民間的粵劇研究機構不少,粵劇研藝中心的目光更長遠。林群聲體會到,很多粵劇研究以項目為主題,維持兩、三年便完結,缺少持續性及針對性;然而粵劇的傳承研究並非短期工程,三五年不能成事,有了經費的穩定支持,中心能長久緊密聯絡業界,保證研究與業界不脫節。

粵劇的傳承也離不開與內地、海外機構的交流。據劇團介紹,未來一定會走出去,辦研討會、演出高品質粵劇,現階段將著重培訓演員。

“這是一項長期工程,無論是演出還是普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王勝泉站在劇團維港邊上的工作室內,期待著這項傳統藝術形式在香港再上一個台階。(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大熊貓“安可組合”首亮相 市民排隊多次只為能“再多看一眼”
叮叮車變身涼茶舖 帶你體驗老香港的色、香、味
對話張榮恭:堅持“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就能和平發展
政商界人士靈堂送別呂志和 4名港澳前特首等10人扶靈
特區政府兩部門人事變動 李家超率新任局長會見傳媒
香港四維彩墨會員作品展童趣滿滿 熊貓畫成超級熱門
中國憲法的五次修正 都修正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