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每況愈下 台灣高校掙扎求生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2月28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鄭竣凱)台灣教育主管部門28日公布本學年各高校新生註冊率,有19所學校在未達6成的“淹水線”以下,該數字與去年齊平,“淹水線”之下的高校將面臨退場危機。少子化浪潮衝擊,教學資源經費不足,台灣高校正在掙扎尋求生存。 台灣“中時新聞網”資料圖片 台教育部門每年底會公布當年的高校辦學狀況,提供“學生類”、“教職類”、“研究類”、“校務類”及“財務類”5大公開資訊,可從中看出各校註冊率及財務狀況,避免學生在升學時“踩到地雷”,進入即將退場的學校。 當局公佈數據顯示,有19所高校的註冊率未達6成,其中包括6所一般大學、10所技專校院及3所宗教學院。 在台灣,高校註冊率低於6成代表招生狀況不佳,在少子化趨勢愈來愈嚴重的情況下,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經營困難。因此,註冊率6成被視為“淹水線”,在淹水線以下的學校,恐面臨退場危機。 應對生源大幅減少,教育部門從2014年開始實施寄存招生名額制度,高校可將核定招生名額寄存,待未來學校招生情況好轉時,再申請取回名額。 台灣私校工會示警,當局公開的註冊率是通過“寄存名額”美化過的數據,大多數高校的新生註冊率恐怕早已慘不忍睹,寄存名額後還有19校新生註冊率未達6成,應該是校內許多科系已到了“寄無可寄”的地步。 在當局眼中,少子化浪潮是導致台灣高校招生形勢每況愈下的關鍵,對於各高校校方而言,缺乏辦學資金、學術自由與機構自主受限才是癥結。今年舉辦的9場台灣“高教改革論壇”中,大批高校校長輪番強調,辦學過程中嚴重缺乏資源、辦學自主受到限制,導致人才流失,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綜合校長們的意見後,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提出,當局應規劃8000億元新台幣規模的“高等教育前瞻計劃”,並修法為高等教育增加穩定財政來源,同時參照歐美設立高等教育發展委員會,讓各大學自己管理學校共同事項,落實大學自主、學術自由。 在本土招生失利,不少台灣高校尋求境外招生,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導致陸生赴台受阻,東南亞國家學生成為台灣高校目標。 近年來,台灣高校積極前往東南亞國家舉辦高教展,但有數據顯示,台灣高校招生優勢不斷消失,難以吸引優秀生源。新竹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指出,許多學校當前只想著“生存”,而非追求“卓越”,只會愈發平庸。(完) 【編輯:李冉】
|
視頻更 多
大熊貓“安可組合”首亮相 市民排隊多次只為能“再多看一眼”
叮叮車變身涼茶舖 帶你體驗老香港的色、香、味
對話張榮恭:堅持“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就能和平發展
政商界人士靈堂送別呂志和 4名港澳前特首等10人扶靈
特區政府兩部門人事變動 李家超率新任局長會見傳媒
香港四維彩墨會員作品展童趣滿滿 熊貓畫成超級熱門
中國憲法的五次修正 都修正了什麼?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