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從上海“咖啡之都” 看香港零售業

分享到:
2024-05-07 09:30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全世界咖啡店最多的城市不是倫敦、巴黎或紐約,而是中國上海。2023年上海咖啡門店總計9,553家,不僅咖啡店是世界之最,上海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為3.16家,每平方公里擁有咖啡館1.3家,這是《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最新公布的信息。上周二至六(4月30日至5月4日),2024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舉行,上海這個“咖啡之都”更吸引了全球目光。

上海“咖啡之都”的火爆,令人想到最近香港統計處公布的一組數據。今年3月份,本港零售額312億元,按年下跌7%,遠低於市場預期上升0.9%。

看到上海“咖啡之都”崛起,再看看香港“購物天堂”現狀,不禁令人感慨萬千。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市場在變,消費模式在變。主動識變,才能積極應變、求變。上海“咖啡之都”的成功,可以給香港“購物天堂”的轉型提供不少靈感和借鑑。

上海咖啡門店。(圖片來源:圓上咖啡)

商品注入文化元素 再造商機

在上海,喝咖啡是一種情調。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們需要在寫字樓、地鐵站的百米之內,就能找到一個優雅閒適的咖啡店坐下來靜靜地品味,放鬆心情。

上海的咖啡館還與許多文化名人有着千絲萬縷連繫,魯迅、胡適、沈從文、張愛玲等文化名人都是咖啡館常客,咖啡館留下了不少文壇佳話。咖啡作為舶來品在上海落地生根,也足以印證這個城市“海納百川”的文化特質。

上海“咖啡文化”深厚,這啟示人們當一個產品、產業與當地文化附着在一起,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追捧,市場就大得驚人。

香港被譽為“購物天堂”,香港的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一直在內地和東南亞遊客中享有很高聲譽。“東方之珠”不僅比喻香港這座城市,香港的珠寶也十分耀眼。然而,今年3月此類商品下跌最慘,跌幅達17.7%。業界在分析下跌原因、尋找對策的時候,能否關注一下為商品注入文化元素呢?讓顧客購買珠寶首飾、鐘錶的過程,成為一次參觀展覽的過程、感受“東方之珠”魅力的過程。

商品有價,文化無價。零售業已經到了必須認真反思的時候,應打開思路、再造商機。

構建新消費模式 零售業“破圈”

在上海,喝咖啡還有“新奇特”的感受。上海以“咖啡+”方式,不斷豐富和創新咖啡的業態。

“咖啡+烘焙”,是將咖啡店與烘焙店合二為一;“咖啡+書香”,是將咖啡店與書店合融合在一起;“咖啡+酒香”,是品咖啡與品酒的組合;“咖啡+茶香”,是品咖啡與品茶的融滙。鐵觀音拿鐵、烏龍茶拿鐵、茉莉花拿鐵、醬香拿鐵,這些美妙組合,醞釀出“東方味道”。

不僅如此,上海還有“咖啡+文體旅”,本次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的主市集上,滑板、籃球、電競、街舞表演、非遺手工藝等活動逐一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參與。

打造新的消費場景,滿足人們新的消費需求--這是商家面對的永恒課題。上海的一杯咖啡,令人喝出別樣味道,這也許正是上海能夠成為“咖啡之都”的奧秘所在。疫情過後,香港商家明顯感受到顧客的需求變了,特別是涉及零售業的“豪客”大幅銳減,隨着世界一綫品牌愈來愈多進軍內地,以及內地商品退稅政策實施和購物環境改善,香港原有的優勢在消減。對此,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以創新思維來謀劃零售業的轉型。

上海的咖啡業與其他業態結合在一起,刺激了人們潛在的消費慾望。上海的咖啡“破圈”(突破原有圈子限制),應給香港零售業啟示:在綫上綫下購物如此方便的今天,商店一定要單獨存在嗎?商家還坐等顧客嗎?零售業能不能主動與其他業態組合?能不能透過“破圈重組”,打造出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模式?

市場需求永遠存在,關鍵在於誰的吸引力最大。香港零售業應重新審視自己的吸引力、做強吸引力。

從“商品售賣者” 變“市場塑造者”

許多人知道,海外的咖啡品牌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先在上海“試水”,然後走向全國,星巴克(Starbucks)就是這樣操作。但許多人並不知道,上海不僅是國內咖啡市場的“啟蒙者”,還是國內咖啡市場的“塑造者”。

據《2022中國咖啡產業白皮書》披露,2022年中國咖啡全行業產業規模增長率達21.56%。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上海“咖啡之都”連接着這個萬億市場。

最近,上海的“虹橋國際咖啡港”亮相,這是國內首個專業品類進口集散平台,致力為咖啡貿易企業提供保稅展示、保稅交易、價格形成、信息發布等核心功能。咖啡港將與雲南、海南等咖啡主產區合作,助力中國咖啡走向世界。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或看到“上海標準”、“上海規則”在全球咖啡產業佔有一席之地。事實上,這次上海咖啡文化周開幕式上,已經發布了“上海咖啡豆價格指數”和“上海咖啡金融產品”。

上海不是咖啡的生產地,而是咖啡的消費地和貿易地,上海利用自己的優勢整合這個萬億級市場,可以登上咖啡產業鏈的頂端。

上海的做法啟示我們,作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在零售業領域擁有明顯領先於亞洲其他城市的優勢,過往由於香港商品不愁賣,業界對優勢發掘得不夠細緻。現在面對激烈的競爭,應好好梳理一番香港到底有哪些優勢?探討如何與全球一綫品牌進行合作?香港應從“商品售賣者”變為“市場塑造者”,這才是零售業保持持久生機的關鍵所在。

從上海的一杯咖啡,可洞悉市場風雲;從香港的一組零售業數據,可以折射市場危機。別人的成功之處,蘊藏着自己的應變之策。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香港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致辭中表示,“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

對照夏寶龍這段話,再看看香港零售業現狀,是到了細觀察、深思量、謀新局時候了。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大熊貓“安可組合”首亮相 市民排隊多次只為能“再多看一眼”
叮叮車變身涼茶舖 帶你體驗老香港的色、香、味
對話張榮恭:堅持“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就能和平發展
政商界人士靈堂送別呂志和 4名港澳前特首等10人扶靈
特區政府兩部門人事變動 李家超率新任局長會見傳媒
香港四維彩墨會員作品展童趣滿滿 熊貓畫成超級熱門
中國憲法的五次修正 都修正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