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視頻 ->通觀點

台灣資深媒體人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分享到:
2025-01-02 09:1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解說】12月18日至26日,台灣當局前領導人、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先生率領台灣青年赴黑龍江、四川參訪,這是他近兩年第三次率團訪問大陸。此行距大陸高校師生結束訪台僅兩周,受到兩岸輿論的高度關注。

  【解說】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交流屢遭阻撓,甚至透過島內綠媒抹黑大陸,來達到“去中化”、“仇中”的目的。日前,台灣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陳國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表示,在當前兩岸官方關係不通暢的情況之下,增加兩岸民間交流活動可增加彼此同理心,也有利於兩岸關係正常化。

  【同期】台灣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兩岸關係有起有落。越是在官方關係不暢通的情況下,必須要加強民眾之間的交流。因為民眾之間的交流可以增進相互理解,增加大家的同理心,所以這樣的交流對於兩岸關係的正常化以及長遠的健全發展會有積極的幫助。民進黨當局刻意打壓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這是為它的“去中國化”的政治目服務,也是為了發展出一種“反中”的一個情緒,然後作為它在台灣爭取選票的一個資源。那麼這樣一個情況我們是認為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應該的;應該積極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年輕人之間要相互了解。相互之間的交流能夠增進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認知,(當)你對於台灣走過的來時路,我們的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有所了解之後,你才能夠有清楚的自我定位。

  【解說】陳國祥,中央通訊社前董事長,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現為《亞洲週刊》等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長期對兩岸問題深刻和獨到的觀察。他認為,兩岸年輕人互訪的交流模式應該要長期堅持下去,他建議未來兩岸年輕人可以進行一些主題性訪問和交流,藉此深入了解兩岸各個領域發展。

  【同期】台灣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馬英九推動年輕人之間的互訪,這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價值的,讓這些年輕人以第一手的經驗去了解大陸,大陸年輕人也在台灣了解台灣。拒絕交流,增加敵意,對於兩岸的和平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馬英九基金會辦活動,我是覺得應該長期辦下去,現在有兩點可以考慮,第一點就是範圍和頻率要增加;第二個就是可以區分主題,讓不同的年輕人參與不同的主題性的參訪。

  【同期】台灣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第一個我們講到廣泛,範圍要廣,頻率要多,也就是出團的次數要增加,招攬的青年學生範圍要擴大,除了選擇資優的或者各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年輕人之外,也應該廣泛的招攬不同行業或者是不同學校的年輕人前往台灣,那麼增加他們對台灣的了解,也讓台灣的民眾對大陸年輕人有更多的了解。

  【同期】台灣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第二方面我是講分可以區分主題,讓不同專長的年輕人去做主題性的參訪,比如,可以分文化創意,分科技或者是交通,或者是一個重點區域,比如說幾個特區的發展,那麼這個分主題就可以招攬不同專業的年輕人,這樣子就可以了解更深入,而且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講,他們不必作為一種廣泛的蜻蜓點水式的參訪,而是帶有研究性質。

  【解說】自賴清德上台以來,陸續提出所謂“兩岸互不隸屬”說,反覆推銷其“新兩國論”。陳國祥認為,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實際上是踩大陸的紅線,必然導致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和惡化。

  【同期】台灣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賴清德掌握政權半年多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台灣跟中國大陸是兩個互不隸屬的國家,讓民眾建立一種主權觀念,這種主權觀念就是“台灣是一個國家,大陸是另一個國家,不但互不隸屬,而且應該相互承認”,那麼這個是不切實際的,賴清德這樣的一個“新兩國論”,實際上是踩大陸的紅線,那麼是必然激起兩岸關係更加緊張跟惡化。

  【同期】台灣資深媒體人 陳國祥

  兩岸之間有長期的政治的爭論和隔離,但是“主權是重疊”的。最近台灣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說,“主權同而不分”,那麼這是一個說法,另外一個說法我認為可以講是“主權是重疊”的,這個原則是兩邊的共同的一個立場。

  記者 朱樂怡 付鈺香港報道

視頻

更 多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
8000位跑手港珠澳大橋跑馬拉松 郭晶晶江旻憓驚喜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