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察:杭州六小龍崛起與灣區人才流失的隱憂香港新聞網2月14日電(記者 一林)中國科技產業的版圖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無論是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華爾街和矽谷巨頭的焦慮與恐慌,還是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亮相春晚,杭州“六小龍”掀起的旋風給一向衝在科技前沿的深圳帶來巨大壓力。當深圳還在用工業鐵拳敲打硬件產業鏈時,杭州已經端著政策奶瓶拐跑了科技新貴。這場科技競爭的背後,不僅是城市間資源的博弈,更是發展模式與人才策略的較量。杭州的崛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痛失人才,為中國科技產業的未來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杭州的“保姆式服務”:科技競爭的新玩法 杭州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科技競争”。杭州為科技創業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海底撈式服務”。從子女入學到專家會診,從研發補貼到五星免租,杭州的政策不僅解決了創業者的後顧之憂,更將他們寵成了“甩手掌櫃”。 以游戲科學為例,曾經爆火的《黑神話:悟空》團隊原本在深圳,在瀕臨破產之際被杭州“收編”。杭州市政府曾在2022年推出每年補貼一億元的政策支持動漫產業,《黑神話:悟空》就是被補貼的優質項目之一,從此項目得以在杭州生根發芽。杭州的政策不僅針對企業需求“私人定製”,還通過產學研捆綁打造科技矩陣。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阿里達摩院等機構組成了一張資源網,讓企業來了就“爬不出去”。 相比之下,深圳的科技產業雖然依舊強大,但其“效率至上”的發展模式正逐漸顯現出局限性。深圳是一個“求快”的城市,企業和員工都追求短期內的成功。如果一家初創企業半年內沒有起色,員工就可能選擇離開。這種急功近利的社會氛圍,使得企業難以容忍長期的研發投入。 游戲科學從深圳搬到杭州,正是這種文化差異的縮影。游戲科學創始人、《黑神話:悟空》出品人馮驥對搬遷的原因曾表示,“喜歡杭州的氛圍,節奏沒有深圳那麼快,房價也不太高,耐得住性子。” 當科技競爭進入深水區,需要的是“十年磨一劍”的耐力。杭州的“保姆式服務”讓深圳措手不及,也讓人們看到了科技競爭的新玩法。 粵港澳大灣區的隱憂:急躁的城市文化與人才流失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科技產業的重鎮,擁有全球頂尖的科研力量、最完整的硬件產業鏈和眾多科技巨頭。香港有著高校的科研實力和聚集國際頂尖人才的優勢、深圳大疆佔據全球無人機市場80%的份額,華為5G專利數保持世界第一,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兩年全球冠軍。然而,這些輝煌的背後,卻隱藏著人才流失的隱憂。 與《黑神話:悟空》相同,創辦人形機器人公司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南下深圳,入職大疆,但僅僅工作了兩個月,他就找到了投資人,資料顯示,投資方來自香港,但王興興并沒留在深圳,而是回到杭州於2016年創辦了宇樹科技。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是廣東人,他也選擇了杭州創業。 作為大灣區科技前沿城市,深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灣區,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人才數據。據脈脈人才智庫《人工智能頂尖人才數據圖鑒2022》,北京占全國AI人才的24%,杭州占16.53%,上海占9.78%,而深圳只有6.18%。杭州一個城市的AI人才就比上海和深圳加起來還多,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大企業在AI領域的投入也大不如前。以百度、騰訊、華為為代表的大廠,雖然擁有雄厚的資本,但在AI領域的研發投資卻遠不及美國的科技巨頭。 李彥宏在2023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公開表示,中國基本不會再出現一個OpenAI,這種“認輸”的態度反映了大企業在創新上的保守。相比之下,杭州的小型科技公司則展現出了更強的創新活力。 矽谷的啟示: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杭州的崛起讓人不禁聯想到矽谷與紐約的對比。矽谷之所以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中心,不僅因為其完善的產業鏈,更因為它能為創業者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矽谷有數千家小型顧問公司,它們專注於特定領域,為創業者提供尖端信息,幫助他們節省時間和資源。 杭州雖然在規模上無法與矽谷相比,但它通過“保姆式服務”為創業者提供了部分解決方案。從啟動資金到生活瑣事,杭州的政策讓創業者能够專注於創新。這種模式雖然與矽谷不同,但在中國特定的環境下,卻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 科技競爭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永恒的進化。杭州的“科技奶媽”與深圳的“工業鐵拳”各有優勢,未來的競爭格局可能會更加複雜。畢竟,在硬核科技領域,沒有誰能單吃整塊蛋糕。 但是,至少這次杭州六小龍的崛起為中國科技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科技競爭不僅是資源的比拼,更是文化與策略的較量。未來,誰能更好地解決創業者的痛點,誰就能在這場科技戰爭中佔據先機。(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