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夏寶龍南下調研,促香港主動作為

分享到:
2025-02-13 09:0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春節長假剛過,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就到粵港澳大灣區調研。2月7日下午和8日上午,夏寶龍調研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2月8日下午至10日,夏寶龍調研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

圖片來源:港澳辦

夏寶龍雖未到香港,但“香港元素”分量很重。除了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哈爾濱出席亞洲冬季運動會及訪問當地未參加調研外,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特區政府部分主要官員陪同調研。期間,夏寶龍於9日下午在前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了陳茂波、曾國衛、許正宇、丘應樺、甯漢豪、孫東、陳美寶、劉震等關於香港2025年經濟金融工作安排,並就香港更好融入大灣區進行了交流。

夏寶龍這次調研主要聚焦大灣區的合作平台:橫琴、前海、河套;重點強調“粵港合作”;極力支持香港在新形勢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可以看出,中央希望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要當“主角”,不要當“配角”;要快速行動,不要慢慢吞吞;要找准切入點,不要盲目幹;要有“任務書”“施工圖”“進度表”,不能停留在“設計圖”上。

夏寶龍調研大灣區,香港須有緊迫感。那麼,香港如何更好地參與大灣區建設呢?把握好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要當“主角”,不要當“配角”

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綱要來看,香港是無可爭議的“主角”;從香港的特殊地位和獨特作用來看,香港也理應當“主角”;但從現在情況來看,香港的“主角”地位還不夠明顯,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客觀因素影響。大灣區建設綱要於2019年初公佈不久,香港就發生了“修例風波”,社會動蕩;接著就是三年疫情,香港與內地隔絕。也就是說,這4年期間,香港還沒有“進入角色”,還沒有機會當“主角”。

其二,主觀意識阻礙。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在一些人的意識里,“‘兩制’之別”的觀念過於強烈,認為大灣區的規則銜接,會令香港“內地化”,擔心失去“香港特色”,“主角”意識不強。

其三,建設難度很大。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世界一流的灣區,這在全球是絕無僅有的,難度確實很大,不少人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當“主角”。

但無論有多少個理由,都應深刻認識到,在大灣區“9+2”城市中,香港、深圳、廣州、澳門4個城市是“頂梁柱”,香港要承擔主體責任,而不是配合責任。

去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國兩制”進入新階段的重要論斷;去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入新階段,意味著特區不僅要繁榮穩定,還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港澳不僅要發展自己,還要貢獻國家;“一國兩制”不僅要造福中國,還要影響世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意味著港澳也必須以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夏寶龍希望特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期望粵港澳大灣區更多互惠合作、聯動發展,正是希望香港要有“主角”意識,增強主體責任,發揮主導作用,成為大灣區的主要貢獻者。

要“快快跑”,不要“慢吞吞”

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核心在於“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規劃建設綱要公佈接近6年來,“硬聯通”的亮點不少。比如: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香港至北京、香港至上海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動臥投入運行,深圳至中山快速通道通車,香港機場“三跑”啓用,等等。

然而,“軟聯通”“心聯通”的方面還有較大差距。比如,香港是一個深度老齡化的社會,長者北上廣東養老是大勢所趨,但醫療、社保等系統的聯通還不夠快。又比如,大灣區的國際機場較多,如何吸引客源、共同做大航空市場?還需要在“軟聯通”上下功夫。

夏寶龍希望加強粵港合作,正是希望香港要快速行動起來,提高辦事效率,改革那些阻礙發展的條條款款。

香港快速融入大灣區須解決觀念上的幾個問題:其一,擯棄不合時宜的觀念。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也在不斷發展和改良,不能因此而拒絕變革、抱殘守缺,大灣區建設旨在推動粵港澳三地“抱團”發展、共同成長,為了這個大目標,那些不合時宜的條條款款有什麼理由不改革呢?其二,強化“主人翁”意識。大灣區建設將產生“1+1+1大於3”的效果。多出來的增量,香港有貢獻,也有回報。特區政府是當家人,也是第一責任人,應把參與大灣區建設當成分內之事,而不是“完成任務”。其三,合作意識。粵港合作不能被動地等待中央來推動,粵港應雙方主動對接,在現有條件下能搞定的事,就直接搞定;不能搞定的,報請中央支持。香港把以上三個觀念上的問題解決了,融入大灣區才能真正快起來、不停步。

既要“找准”,又要“落實”

夏寶龍此次南下調研,聚焦橫琴、前海、河套等合作平台及鹽田港,可以概括為一個字:“准”。調研涵蓋園區規劃、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市場推廣、運輸物流等環節,可以概括為一個字:“實”。調研給香港兩點啓示。

其一,切入點要准。“萬事開頭難”。正因為大灣區建設難度大,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把橫琴島作為“粵澳共管”的深度合作區,把深圳前海、河套和廣州南沙,作為面向香港的合作開發區,中央希望這四大平台作為“試驗田中的試驗田”,先積極探路,積累經驗,再推而廣之。不能因為這些區域不在香港,香港就有懈怠的理由,而是要主動參與四大平台建設中,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多出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和具有示範意義推廣價值的經驗,把四大平台打造成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新示範、新引擎。

其二,措施要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李家超及本屆政府就任以來,粵港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但要看到,大灣區建設需要粵港深度融合,還有很多方面需要落細落實。比如,在大灣區協調機制之下,香港特區政府部門與廣東省政府的部門之間,也應建立起溝通協調的渠道,常態化商討發展事項,措施“實起來”,建設才能“快起來”。

夏寶龍新春第一站到大灣區調研,傳遞了中央關懷,釋放了豐富信息,值得香港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細細領會。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梁嘉軒】

視頻

更 多
金價“漲不斷”年輕人成“淘金主力軍”?
天津濱海新區GDP增長5.5% 濱港合作是“加速器”
蒙眼反手一刀剪出繁體“龍”!長沙非遺來香港讓觀眾大開眼
DeepSeek真實大測評!用過的香港人這樣說
特朗普加關稅 香港工商界有應對之策:找其他買家
香港寵物展 我們採訪了一群萌寵!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