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美媒: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 重創美國中小企業

分享到:
2025-02-13 09:0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13日電 2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的10%關稅正式生效,這一舉措首當其衝地影響了為美國貢獻超過40%國內生產總值(GDP)且占所有美國公司99%比例的中小企業。

美國總統特朗普 新華社資料圖片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眾多美國中小企業依賴於中國成熟的製造工廠以降低成本。特朗普實施關稅政策後,這些企業被迫面臨關乎生存的艱難選擇:要麼自行承擔成本增加帶來的收入減少,要麼冒著客戶流失的風險將供應鏈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無論哪種情況,都將使這些企業在與大公司的競爭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報道指,儘管特朗普希望通過加征關稅來振興國內製造業,但并非所有中小企業都有能力在美國或不受關稅限制的國家和地區設立工廠。航運物流公司ePost Global的產品開發總監艾莉森·萊菲爾德解釋說,這些企業利潤微薄,常常缺乏現金流,無法像大型連鎖企業和品牌那樣迅速調整生產或供應鏈。

根據美國商會的數據,美國有3320萬家員工人數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將此類企業定義為“小企業”),占美國所有公司的99.9%,并為美國貢獻了44%的GDP。此外,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最新數據,2021年,有41.2%的中國輸美商品是由美國中小企業進口的。

報道指出,在大型競爭對手壓低供應鏈價格的情況下,擁有成熟製造能力的中國工廠往往是美國中小企業最經濟的選擇。與許多美國中小企業有合作的華盛頓律師事務所ArentFox Schiff的合夥人安傑拉·桑托斯表示,中國工廠不僅擁有其他國家所缺乏的“專業技能”,還能提供許多關鍵的原材料。

桑托斯透露,特朗普宣布對華加征關稅以來,她已接到來自中小型企業負責人的眾多問詢。“我想我已經五天沒合眼了——我一直在接電話,因為每個人都對這些關稅感到恐慌,而且情況很難預測。”桑托斯說,“你前一天給公司提供的建議,第二天可能就會改變。”

羅莎琳·古德溫(Rozalynn Goodwin)經營著一個購物網站,專門銷售自己的專利防滑發夾。去年11月,一家大型零售商提出要從古德溫這裡進貨,并在線下870多家門店鋪開,當時她以為自己的生意終於要有所起色,但幾周後到來的關稅打擊了她——古德溫正是找的中國工廠代工她的專利發夾。

古德溫表示,她既無法承擔額外的稅額,也不可能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因為後者的報價是中國工廠的三到四倍,就連美國工廠也告訴她這不值得。作為個體戶,古德溫稱,她已經面臨網站維護、營銷和配送等眾多成本,很難再壓低價格,和直接給美國實體店供貨的亞洲製造商競爭,但她只能冒著銷售額降低的風險漲價。

“我想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成長中的小公司與美國的大公司競爭已經是一場艱苦的戰鬥。”古德溫說,“就我們的情況而言,我們是既要和中國競爭——又不得不利用中國(進行生產)。”

譬如,Joe & Bella是美國一個專為痴呆症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障礙人士設計方便穿脫的服裝的品牌,其創始人吉米·佐洛(Jimmy Zollo)表示,他家有些款式的衣服要用到一種專門拉鏈,由一家只在中國經營的供應商生產,該供應商還只向本地製造商供貨。

美國電線設備銷售公司Journeyman Pro的老闆里克·布羅德森(Rick Brodersen)也說,他不得不堅持繼續和中國製造商合作,因為轉移成本太高,而且他還需要工廠遵守其設備所需的嚴格安全認證流程。“這肯定會造成傷害。”他說,“這種感覺并不好,因為你根本無法控制,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提高價格。”

智能電商退換貨平台Loop Returns的高級副總裁傑斯·梅赫爾(Jess Meher)稱,許多品牌和企業正在設法降低成本,包括分析商品的利潤率,和考慮停產一部分利潤率不高的產品。不過,她已經看到一些合作品牌的訂單取消率正在上升,“消費者感到恐懼,希望節省一些現金,支出開始變得更加謹慎”。

在美國和加拿大都設有倉庫的第三方物流公司LVK首席執行官瑪吉·巴尼特(Maggie Barnett)則坦言,儘管企業在努力控製成本,但最終承擔這些額外費用的大概率還是普通的美國消費者。“很難相信消費者不會因為這些關稅而多花錢。這些成本必須在某個地方消化,而供應鏈只能消化這麼多。”(據觀察者網報道)

【編輯:紀東】

視頻

更 多
金價“漲不斷”年輕人成“淘金主力軍”?
天津濱海新區GDP增長5.5% 濱港合作是“加速器”
蒙眼反手一刀剪出繁體“龍”!長沙非遺來香港讓觀眾大開眼
DeepSeek真實大測評!用過的香港人這樣說
特朗普加關稅 香港工商界有應對之策:找其他買家
香港寵物展 我們採訪了一群萌寵!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