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搶走了美國芯片生意!” 特朗普“虎視眈眈”,全台憂心忡忡香港新聞網2月14日電 當地時間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稱台灣“搶走”美國的芯片生意,并表示“我們希望他們回到美國,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特朗普的發言引起全台高度關注,輿論難掩憂心。 圖為台北101大樓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據報道,特朗普當天簽署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他表示,“為了公平起見,我決定徵收對等關稅,這意味著無論其他國家向美國徵收多少關稅,我們也將向他們徵收相同的關稅。” 而後,特朗普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時,再度提到要對半導體業、芯片課徵關稅。特朗普表示,汽車、半導體、芯片,任何業者都可以到美國設廠,這樣就不會有關稅。期間,特朗普再次指責稱台灣“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芯片業務,并直言不諱地表示希望將之奪回。 “我們必須在美國製造芯片。現在,我們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在台灣製造的,還有一點在韓國。”他接著說,“恕我直言,台灣搶走了我們的芯片業務。我們有英特爾這些表現出色的優秀公司,但它們的生意被搶走了,我們想要回這些生意。我們希望這些生意能回到美國。不拿回來,我們就不高興。” 特朗普的最新涉台發言迅速登上各大台媒新聞頭條,報道重點指出台灣“又被點名”,特朗普“虎視眈眈”。在新聞評論區中,台灣網友反映強烈,“新版保護費要出爐了嗎?”“根本就是明搶!” 台股應聲而跌,今日大盤走勢震盪,早盤最低23163.66點,下跌235.75點。台積電股價今日開盤重挫25元(新台幣,下同),盤中賣壓沉重,股價持續探底,收盤時跌了30元,以1060元作收,跌幅2.75%,季線宣告失守。 台媒報道稱,近來有傳聞指美國政府想讓台積電和英特爾成立新企業,猶如施壓台積電。如今特朗普又宣布即將推動“對等關稅”政策,試圖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尤其是芯片產業,更直接點名台灣。特朗普的最新發言,無疑進一步強調美國將加快芯片回流,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構成嚴峻考驗,台灣各界也不禁擔憂台積電恐面臨技術外流風險。 有業者表示,特朗普的發言是“至今對台灣發言相當嚴厲的一次”,按照特朗普的發言力道,如果美國真的鐵了心要連根拔起,“那台灣得好好想想,我們一整座‘護台神山’,會被鏟走多少。”業者還分析稱,未來若美方持續加大壓力,勢必影響台積電等台灣企業的全球布局。 對於特朗普的“強勢發言”,台當局有所動作。台當局領導人賴清德今天上午召開高層會議,參會者包括台“行政院長”卓榮泰,台“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等。 賴清德首先回應了“保護費”方面的問題。賴清德表示,為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台當局將持續推動防務改革,落實全社會“防衛韌性”,優先編列特別預算,推動防務預算占GDP3%以上。 在“台美關係”方面,賴清德強調當局與美國“擁有共同的理念與價值”,“台灣是美國最可靠的貿易夥伴”,并表示了對特朗普的“感謝”,強調“台美”之間的合作會穩定而持續。賴清德承諾,台當局會擴大對美投資,強化台企增加對美投資的輔導與鼓勵等。 對此,台灣《聯合報》發表評論表示,賴清德當局表面上是積極應對,實質上難掩台灣在強權博弈下的被動與焦慮。賴清德要加防務預算,但此舉是否會加劇台灣對美國軍事裝備的依賴,進一步喪失自主性?更何況,面對美方的予取予求,3%恐怕還不見得能讓特朗普滿意。至於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因應措施,看似表態團結在以美國為核心的陣營,可台灣現在不是一直拚命在向美國說明,台灣是在幫美國嗎?問題在於特朗普不買單。 台《聯合報》質疑,就算美國願意把台灣納入“半導體供應鏈夥伴”,但台灣是否會淪為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工具?更令人擔憂的是,此舉是否會引發大陸的反制,使台灣的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風險? (完) 【編輯:張依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