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月通脹超預期 專家:美聯儲或繼續觀望香港中通社2月1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彥洲)近日,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3%。這是美國CPI環比數據自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出現反彈。分析人士認為,在這種不確定性之下,美聯儲可能繼續保持觀望。 資料圖為入夜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依舊熱鬧。 香港中通社圖片 有報道稱,1月的CPI數據依然與美聯儲設定的2%通脹目標有差距。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美國1月CPI均超預期。《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美國1月份CPI大幅上漲,延續了近年來年初價格上升的趨勢,這可能會打消美聯儲近期降息的預期。 1月底,美聯儲自2024年9月連續降息以來首次維持利率不變。分析師表示,美聯儲短期內將維持現有利率不變,至少在5月前不會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另外,數據發布後,市場將今年首次降息時點從9月推遲至12月,降息幅度也從數據公布前的40個基點收窄至30個基點。 對此,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4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指出,控制通貨膨脹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但也很難的事情。美國1月份的CPI同比、環比都在上漲;通貨膨脹一直處於膠著狀態。美聯儲之前加息,目的是為了讓通脹率能够下降到2%~3%之間,但現在發現通脹是有韌性的,居高不下。對於美國民眾而言,物價水平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會受影響。 劉春生說,通脹高會令美聯儲的降息過程受阻,意味著美元可能會繼續保持強勢,全球的資本市場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因為外界都在預期美聯儲會降息。同時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制定起來也會束手束腳。因為如果特朗普要對加拿大、墨西哥等這些進口量比較大國家增加關稅,無疑會使美國的通貨膨脹火上澆油。 中金公司研報稱,盡管關稅的範圍和力度還有很多變數,對通脹的影響也有待觀察,但這無疑會增加通脹的不確定性,對消費者通脹預期也可能帶來擾動。密歇根大學的調查顯示,1年期通脹預期從此前的3.3%躍升至2月的4.3%,創2023年11月以來新高,5年期通脹預期升至3.3%,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 長江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于博認為,盡管當前美國就業緩慢降溫的主線未變,但預防式降息周期中,通脹是主要矛盾。在看到通脹壓力緩和之前,美聯儲年內降息節奏和力度放緩或是大概率事件。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監白雪分析,往後看,預計未來幾個月美國CPI通脹有望重新回歸下行,但通脹不確定因素增多,下行過程的波動性可能加大。當前,美國“去通脹”形勢依然嚴峻,加之通脹預期抬頭、評估關稅及移民政策的效應仍需時間,美聯儲仍將選擇觀望,3月降息的希望較為渺茫。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周在國會聽證會上也強調美聯儲“不急於降息”,稱美聯儲在抑制通脹上取得進展但尚未完全達到目標,希望保持政策的限制性。與此同時,鮑威爾還表示,美聯儲在資產負債表縮減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這意味著,美聯儲的縮表進程可能持續更長時間。(完) 【編輯:林曉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