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美國政客狂踩中國紅線 痛的是誰

分享到:
2022-09-15 09:1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佩洛西訪台引發各界強烈反應,中國軍方連續多日在台灣周邊舉行圍島實彈軍演。然而,有另一件更為嚴重,可能帶來更深遠影響的事值得大家關注,那就是被稱為“最強挺台法案”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可能過關,此法一旦通過,後果不堪設想。

“2022年台灣政策法”議案,由美國國會參議院跨黨派重量級議員於6月17日聯手推出,其內容不僅涵蓋經濟、外交、軍事合作等領域,更挑動“一中原則”的敏感神經。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曾公開表示,這一法案 “部分條文令人擔心”。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孫興傑早前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曾表示,所謂的“台灣政策法”,對台海局勢和中美關係的影響,會比佩洛西訪台更為惡劣。

華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克明直言,該法案可視為全新的、昇級版的“台灣關係法”,其中寫明了掏空一中政策的具體步驟,若通過將引發中美全面對抗的攤牌狀態,甚至可能斷交陷入“新冷戰”。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台灣前外交官員介文汲也表示擔憂,稱“台灣政策法”恐變“台灣戰爭法”。 介文汲9月14日在台灣節目上說到:法案一定會把台海關係進一步推向戰爭的邊緣,有高度可能性會造成兩岸軍事衝突。大陸和美國的關係也會面臨極巨大的挑戰。“輕則撤回雙方大使,重則可能會斷交。”

該法案會於當地時間9月14日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進行審議,外交委員會主席、法案提案人梅南德茲表示堅信法案會獲得兩黨一致支持。白宮則透露政府部門官員和國會仍在持續溝通此案。輿論普遍關注,白宮會否游說議員對此案“踩刹車”,而法案最終會以什麼版本出台?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沃森在給彭博社的電郵中說,白宮的確對法案中一些內容感到關切,認為它們可能抵觸並削弱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並與總統的憲法權力有衝突。“根據憲法,總統有權決定美國對台灣地位的立場,並決定美國與台灣的代表進行外交溝通的方式。”

而“台灣政策法”的審議時間也先後於7月19日和8月3日兩次延遲,這是否意味著白宮與國會的溝通有所阻滯?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14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采訪時分析指,拜登政府作為政策執行機構,不願過度刺激中國政府、將中美關係完全帶入嚴冬,而希望根據不同議題與華展開合作、競爭與對抗。至今未討論出結果,意味著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無法取得共識。“白宮不希望再發生佩洛西訪台類似事件,導致損害美國國家利益,過分侵犯總統的特定職權。”劉衛東說到。

法案能否獲得兩黨一致支持?劉衛東判斷,法案在國會通過問題不大。分歧來源於三股勢力:其一是白宮,不希望過分挑釁中國;其二是民主黨人,必須向中國示強;其三是更為強硬的共和黨人,仍嫌示強力度不够。其中唯一能產生阻力的拜登,無權干預立法,只能向民主黨提出建議,但民主黨希望在中期選舉前推進該法案,作為一項成果。“其實從佩洛西訪台一事中就可看出,拜登政府對民主黨議員並無太大影響力。”

香港中通社圖片


“2022年台灣政策法”目前還沒有眾議院版本。在美國,一部議案若要送交總統簽署成法,必須在參眾兩院的相關委員會過關,並分別由兩院全院通過文字相同的版本。法案能否順利走完後續程序?

對此,劉衛東分析,拜登政府如果到最後否決法案,會給對手造成明顯的攻擊目標,對民主黨整體競選形象不利,因此會盡量在法案出台前做工作,對法案中過於挑釁的條款,降低一些調門。另外,法案在參議院通過後,還要遞交眾議院審議,而眾議院對白宮意見較尊重,拜登會與之協調。最終結果或與參議院版本不同。”

“台灣政策法”無疑是對中國的極大挑釁。“美國希望兩岸最好打起來”。介文汲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這是美國國會的目的。”中國會有怎樣的報複行動呢?

此法一出,中國、美國和台灣三方痛的是誰?

中國來說,可能視此為涉台動武的重大事變,勢必會進行一番報複,對台戰略定會被迫作出重大調整,解決台灣的方式也可能從和統走向武統。

對美國來說,此舉意味著美國將完全放棄原來的對華政策,是對建立美中關係基礎的直接挑戰。兩國關係將徹底被破壞,中國勢必會做出比佩洛西訪台更激烈的反應,甚至直指美國某些核心利益。

對台灣來說,更是將自己捲入漩渦中心。有台灣政治學專家分析,中國大陸可能加強常態化環台軍演,台海將動蕩不安,台灣的外資、經濟都將受衝擊。最終不僅“台獨”分子們要自食惡果,台灣民眾也有池魚之殃。

可以說,“2022年台灣政策法”之下沒有贏家,最終誰最痛,也只能留給未來去解答。



【編輯:陳爍】

視頻

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