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年試行AI分析處方抗生素 應對耐藥惡菌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1月24日電 世界衞生組織已宣布抗菌素耐藥性成為人類面臨的十大全球公共衞生威脅之一。為應對耐藥惡菌,醫管局計劃明年推出智慧升級的抗生素導向計劃(ASP),利用人工智慧分析數據,再透過系統提醒醫生審核病人是否仍有需要使用抗生素,以減省人手。 “耐藥”是指當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等微生物發生變化,令原本用於治療感染的藥物變得無效。“抗生素耐藥性”是指細菌出現變異,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這些耐藥性細菌有時被稱為“超級細菌”。而當細菌對多類常用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時,便稱為“多重耐藥性細菌”。當藥物失去效能,體內的感染會持續,進而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其中,“多重耐藥性細菌”主要是接觸傳播為主,手部直接傳播、或物體間接傳播,例如共用毛巾等。 威爾斯親王醫院。 根據醫管局數字顯示,今年首三季新增約8000名病人感染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亦新增約140人有耐萬古霉素腸球菌,為近6年新高。另外,今年截至10月,已新增超過300名病人感染耳念珠菌,整體感染率約2%,較2021年的少於50人,短短2年內增幅高達5倍。當中約10%患者會出現入侵性感染,而入侵性感染病例的死亡率高達53%至83.3%。 醫管局表示,耳念珠菌對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高,極難清除,帶菌期達8.6個月,在攝氏42度高溫下仍可存活。耳念珠菌更可在皮膚上繁殖或形成生物膜,在環境中亦能存活數周至數月。 另外,醫管局統計7種多重耐藥性細菌的耐藥比率,發現今年首三季細菌耐藥性,較上一年全年有下降趨勢,其中金黃葡萄球菌達44.7%,仍是最高;而耐萬古霉腸球菌是唯一錄得上升的細菌,耐藥比率有1.2%。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頼偉文表示,耐藥性細菌感染率上升,有可能是由於新冠疫情期間,隔離病房用作隔離新冠患者,同時要抽調醫護人員照顧。現階段醫管局正遂步加強病人篩查,清潔消毒病房和設施等,並採取“早發現、早隔離、早滅菌”防控策略。 為確保適當使用抗生素,醫管局明年初會推出智慧升級的抗生素導向計劃(ASP),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和瑪嘉烈醫院,啓用人工智慧分析平台。利用臨床數據,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並透過“藥物精靈”,適時提醒醫生審核病人是否仍有需要使用抗生素,減省人手。 頼偉文解釋,現時ASP小組醫生需參考化驗報告,再判斷病人是否適合用特定抗生素,過程耗廢時間及人力,希望能夠引入AI輔助,提高效率。計劃會在明年3月起擴展到全港17間急症醫院使用,進行分析的抗生素藥物種類擴展到7種。(完) 【編輯:孟宜君】
|
視頻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