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錢言:從美國大選看美式民主衰敗的深層原因看了美國兩位副總統候選人即民主黨的華爾茲與共和黨的萬斯電視辯論後,在對兩黨總統候選人失望的基礎上,再度失望於副總統人選。不能不感嘆:如此總統大選,再持續三到五屆,選出來的總統和副總統都是這般貨色,美國大國位置危矣! 法國著名政治學家兼政治家托克維爾,早在一百年六十多年前對全新於歐洲一切民主制度的美國民主推崇備至。他率領一個考察團隊,在美國實地考察了一年,在探究其最精妙之處就是新教倫理對這一制度的維護起到基礎性作用。 美國民主先驅們是新教徒,在英國受到宗教迫害,102人乘著一艘“五月花號”船,來到被發現也才100多年的美洲新大陸,由此定居、墾荒和繁衍,帶來歐洲文明。勤勞、自律、團結、平等、正義和助人為樂的新教倫理,由此形成美國社會文化的胚胎。這些也成了建國者們制定憲法的思想價值基礎。 作者錢言。 美國小說家作品里,是見不到像法國作家筆下的貪婪如葛朗台這樣的人物。相反,像斯坦福大學的捐贈者斯坦福這一類富裕之後,回報社會、慷慨解囊為人紓難的,層出不窮。包括現在的比爾蓋茨一批富人們,均許下身後裸捐的承諾。美國的窮人,從不仇富。富人們富到極緻,財產捐贈給社會,赤條條來,赤條條走,是新教倫理引領下最光輝的人生結局。 宗教信仰的作用,用中國人敬拜菩薩的思維,或許無法理解。 20多天前我去了好萊塢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原型所在地,波蘭的克拉科夫。辛德勒原是一位德國商人,從德國移居該地從事軍需相關聯產品生產,二戰爆發後被納粹發展為情報人員。起初他雇傭猶太人來工廠工作,是出於以低工資來降低成本,一心追求利潤。個人生活也很不檢點,由於妻子還在德國,他在自己工廠有幾個情婦。納粹德國迫害和殘殺猶太人漸趨惡化,并在離他工廠60公里外建立了最大的集中營,即奧斯維辛集中營。納粹德國陸續把從歐洲佔領地的猶太人,趕往克拉科夫,進行甄別。辛德勒開始反感納粹的做法,他不停賄賂駐地德軍上層,把一些送往集中營的猶太人,安排到自己工廠掩護起來。起初雇傭猶太人,是為了賺更多錢,現在是不停賄賂,不停收留更多猶太人,工廠虧損越來越嚴重。待到納粹德國被戰敗時,辛德勒已是一個破產的人。歐洲實現和平後,辛德勒晚年,依靠被他救下來的猶太人救濟,得以維持生計。 從貪婪走向至善,在沒有濃厚宗教氛圍環境里,是難以想象的。克拉科夫城堡,後來作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最早第一個,在此出入於社交場所,順道進入威維爾教堂,成為辛德勒的習慣。 歐洲宗教經過馬丁路德的改革後,分離出來的新教,被注入了更多人本主義營養,這也是後起之秀的美國,不同於老牌歐洲列強的精神價值取向。 美國獨立後,通過廢除奴隸制的內戰和對墨西哥的戰爭,完成了今天見到的大概版圖(最晚的夏威夷州於1958年納入)。至於遠在加拿大與俄國之間的那片阿拉斯加國土,不是美國擴張所得,是沙皇俄國的一時對英國恐懼而讓美國得了大便宜。以每平方公里4.74美元從沙俄手中購得。那是在克里米亞戰敗後,俄國擔心英國從其殖民地的加拿大,從東方包抄俄國,那時的美國與英國還處於自獨立戰爭以來的敵視狀態,便把阿拉斯加賤賣給了美國,讓俄國與加拿大之間,形成一個仇英的美國屏障。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歷屆政府一心埋頭於本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全面發展,對外實行“孤立主義”,不參與、不幹涉他國事務,不走歐洲老牌列強殖民主義老路,在新教倫理的清新治國之道上,一路奔跑。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從經濟危機走出來後,面對納粹德國和日本、意大利軸心國挑起了二次大戰,美國儼然以世界的解放者,成為反軸心國的旗手。戰後迅速恢復歐洲和亞洲經濟,并成為至今仍被美國維護著的“基於國際法則的世界秩序”奠定者。 美國在世界上的高光時刻,現在回頭看,止於里根、式微於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急劇衰敗於特朗普。特朗普想重歸美國的“孤立主義”,從世界警察的角色抽身,喊出“美國優先”和“再次偉大”。昔日榮光,難以重現了。 我在這個周末將離美回國。臨走之前,前天再去拜訪了美國共和黨北卡州副主席、國會議員提名人、華裔符江秀(Sue googe)女士。就美國的衰落話題,聊了一個多小時。她也這樣認為,美國民主和社會的衰敗,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的宗教氛圍淡化了。掌控著社會資源的人,貪婪和腐爛無度。像“羅利島”事件的類似社會行為和現象,沒被揭露的,在美國很多。美國傳統價值,堅守的人不少,但自私自利、生活腐爛的程度,超出其它世界里人們的想象。吃嬰兒肉、喝嬰兒血、戀童癖、性虐待女性的總總變態甚至野蠻血腥的富人和貴人的癖好,在美國地下社會傳染和延伸。反映到政治領域,便沒了真正的政治信仰,而只有權欲的膨脹。 確實,凡事都成體系。一個誕生和成長在新教倫理里的美式民主,一旦脫去其外包的保護膜,裸身於淨空,其“氧化”速度加快,衰老不可避免了。 (作者錢言:香港亞旅衛視常務副總編。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