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少子化”情勢嚴峻,台灣“私校倒閉潮”來襲

分享到:
2024-10-21 08:3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21日電 隨著“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台灣地區不斷減少的學生數量使部分大專院校經營困難,不少媒體驚呼,“私校退場潮來襲”。

圖為台北市北投區的孩子們走在放學路上。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20日報道,台灣雲林縣私立大成高級商工職業學校(雲林大成商工)日前因財務嚴重惡化被台“教育部”列為項目輔導學校。

報道稱,1965年成立的雲林大成商工,自2020年起至今已4年未依規申報財報,台“教育部”日前召開審議會,認定依“私校退場條例”第6條規定,雲林大成商工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已有不能清償債務的事實或嚴重影響校務正常營運,經1/2以上出席委員同意,列為項目輔導學校,給予兩年改善期;若兩年內無法改善,將停招清算。

據報道,雲林大成商工目前有教職員工36人、學生418人。校方表示,對“教育部”的決定深感遺憾,但仍然會秉持認真辦學的態度繼續辦學,下學年招生及校務均正常,454名師生權益不受影響。

對此,台媒評論認為,島內“少子化”情勢嚴峻,“私校退場條例”成為私校的催命符,一般而言,只要被列入項目輔導學校,幾乎都難逃停招倒閉的命運。其實不只雲林大成商工,高雄旗美商工、苗栗賢德工商等8所私立高中職校都瀕臨倒閉,其中3所在今年11月“到期”,最快恐在明年1月就得解散清算。

據此前台媒報道,自2014年起,台灣就開始出現私校“退場潮”,至今有17所私立大專院校已經或正要走入歷史,不僅學生難以在母校畢業,被迫轉學離開熟悉的校園、家鄉,許多教職員也面臨中年失業危機。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此前報道稱,除了尚未正式停辦的大漢技術學院、華夏科技大學,台灣島內10年來15校退場累計影響近8600名學生,其中有3712名學生接受“教育部”安置,轉介至他校同性質的科系就讀。

台“教育部”統計2018至2022學年度停辦的6所私校,安置學生總計1516人,其中休學、退學人數共309人,退學率高達16.42%,比一般大專院校退學率高出約9%。其中,學生多以工作或經濟因素休學,凸顯學生在安置轉學後適應不良等問題。

原就讀台灣東方設計大學的陳同學說,一開始台“教育部”稱有很多大學可以選擇,結果從專二下學期宣布停招拖到專三快結束才大致有了著落,但限制“同科轉同科、五專轉五專”,最後她和班上同學全被就近安排到樹德科大,“只能妥協”。

一位在台灣教育界工作30年的教授哽咽道,他的學校猝不及防地宣布即將停辦,除了與校方爭取應有權益外,他最痛心且愧疚的就是無法讓學生安安穩穩地在原校畢業。

教職員工同樣是受害者。台“教育部”2015年攜手“資策會”,砸千萬元新台幣設立“人力躍升培訓及媒合平台(簡稱媒合平台)”,提供職缺信息及技能培訓課程,幫助教師轉換職業,同時通過“私校獎”為聘任退場學校教師的學校提供補助。

不過,媒合平台近年頻遭質疑。除了宣傳不到位、不少教師并不知曉該平台的存在外,也存在理工與人文領域的教師出路懸殊的問題,理工科出身的老師有望在業界繼續發展,但人文領域的中年教師恐只能當街頭藝人、返鄉種田。

台灣聯合新聞網稱,根據台“審計部”的數據,媒合平台自2017年啟用至今,僅累計1151名教師咨詢媒合,其中不到百人成功轉職,7年來成功媒合率僅7.8%,不到一成。

至於私校獎補助更是慘淡,台灣前“教育部長”潘文忠曾透露,從2020年算起共11所學校關門,404名教師失業,扣掉183人退休還有超過200人待業,但最後僅6所私校循該方案聘請了10名老師。

私校教師所面臨的困境遠不止這些,從台灣“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發現,部分私校曾藉故删減教師學術研究費長達數年,威逼教師簽下自願資遣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以台灣大漢技術學院為例,校方自2024年無預警提出停招停辦計劃後,由台“教育部”核定2025年停辦。全校師生還未回過神來才發現即便要自救也僅剩一年的時間,學生論文寫不完,能否畢業成了未知數;不少符合退休資格的教職員不僅少領慰助金,薪水年資也硬生生被砍2年,損失至少200多萬元新台幣。

儘管台“教育部”聲稱,若學校自主申請停辦,須依照“退場條例”發放同等待遇的資遣、退休或離職慰助金,但校方一直不願按較優方案付給教職員,更遑論教師們之前為“共體時艱”被扣減多年的學術研究費,每一筆都索討無門。(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港府注資百億促科創 業內人士:已有部分在深企業想回流
為什麼青年要學魯迅?港大教授:能如魯迅般處理好古今中外的關係才是真正愛國
竟有超45個內地茶飲品牌進駐香港 他們看重香港什麼?
專為青少年設的這個文學獎 魯迅長孫獻致辭
耍花槍翻跟頭!《白蛇傳》香港首演觀眾直呼打戲看得過癮
【通講壇】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在以軍行動中死亡 加沙會否就此停火?
2024施政報告提發展“低空經濟” 獲香港業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