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彩調劇《劉三姐》海內外長紅“流量密碼”香港中通社南寧11月28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桂林)“多謝了,多謝幸福領路人,我今已有好茶飯,更有山歌敬親人……”經典旋律響起,在北京和廣西南寧的2024版彩調劇《劉三姐》演出現場,掌聲、喝彩聲不斷。歷經65載,“劉三姐”敢愛敢恨、嫉惡如仇、善良爽直的形象歷久彌新,再次成為“頂流”。 彩調劇《劉三姐》劇照。 香港中通社圖片 近日,彩調劇《劉三姐》複排提升工作入選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傳統(經典)劇目複排計劃名錄》。該劇首演於1969年,取材於“壯族歌仙”劉三姐的傳說故事,創造了在海內外演出3000多場的盛況,并被中國各地以及日本、美國等國外數十個文藝院團移植排演。 然而熟悉該劇的“鐵粉”則從一曲《多謝了》中細心地發現,2024版彩調劇《劉三姐》仿佛變了,又仿佛沒有變。 “從‘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到‘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已有好茶飯,更有山歌敬親人’,再到如今的‘多謝幸福領路人,我今已有好茶飯,更有山歌敬親人’,這是我們順應時代變化進行的改變。”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介紹,這次複排從舞美、道具、服飾以及劇情構造上均有提升,使得舞台畫面更加豐富多彩,場面更加宏大。 彩調劇《劉三姐》劇照。 香港中通社圖片 在龍倩看來,“變”是彩調劇《劉三姐》65年來在海內外常演常新的“流量密碼”之一。“劇目的每次升級,我們都力求在保留經典韵味的同時,符合當代審美,見證時代變遷,從而讓每一代觀眾都能從中找到情感共鳴與文化歸屬感。” 劉三姐的故事在世界華人圈內可謂家喻戶曉,很多華僑華人張口就能唱上一句“山歌好比春江水”。2005年以來,彩調劇《劉三姐》從廣西出發,北京起步,走向全球,還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進行了商業性演出。 龍倩稱,“接地氣”是彩調劇《劉三姐》在海外“長紅”的秘訣之一。“我們開展‘劉三姐文化節’全球巡演活動時,會邀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選出演出所在國本土的‘劉三姐’進行培訓,加入到劇目的創演當中,融入當地文化元素,增加互動性,效果非常好,也使‘劉三姐文化’以多元的姿態走向世界。” “中國傳統戲曲要累積傳承,守正創新。彩調劇《劉三姐》已經歷六代‘劉三姐’的演繹,其中既有第一代演員的藝術創作,也有每一代演員各自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調整創作。”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季國平認為,《劉三姐》之所以永遠是《劉三姐》,在於它經典且常演常新,更在於它累積傳承的舞台藝術推動了當代舞台藝術的發展。 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早在1961年就曾看過彩調劇《劉三姐》的演出,時隔63年再次觀看2024版劇目仍舊激動不已。“這個戲勾起了我很多美好回憶,它很尊重經典原著,音樂、舞蹈的表現又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較此前版本有明顯的改進提升。時代在進步,舞台藝術也在進步,這讓彩調劇《劉三姐》成了中國戲曲舞台藝術的一個經典。” 如今,65歲的彩調劇《劉三姐》還在傳播渠道上推陳出新,借助社交媒體平台,發布精彩片段、幕後花絮等,吸引海內外年輕觀眾,從而讓這部劇持續煥發生機與活力。(完) 【編輯:李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