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台軍計劃購買美最新預警機引關注

分享到:
2025-02-07 09:2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7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向來習慣用對美武器采購當作交“保護費”的台灣,也列出了大筆“希望清單”。據台灣中天新聞網站6日報道稱,台空軍正在向美方積極爭取采購6架E-2D型空中預警機,而台海軍有意重啟采購10架MH-60R型反潛直升機,台陸軍則計劃重新建案采購M109A7型自行榴彈炮。而在這些台軍的武器采購項目中,最受外界關注的就是台灣空軍的E-2D采購案。

2019年2月18日,降落在林肯號航艦上的E-2D型空中預警機。美國海軍官網檔案照片

台軍列出海陸空采購清單

據台灣中天新聞網站6日報道稱,台軍認為,過去8年的美國對台軍售項目中,特朗普第一屆總統任期內主要是硬件裝備,拜登政府則偏重軟件與“不對稱作戰裝備”,“兩者相輔相成”。特朗普去年在競選期間多次提到,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即花費高價采購美國武器。如今台灣列出新的武器采購清單,顯然就是準備交“保護費”了。

報道稱,台灣海軍此前分兩批向美國采購的現役S-70C(M)-1/2型反潛直升機,首批自1990年開始服役,目前性能已逐漸老舊,并面臨零部件供應商消失的問題,因此規劃向美國采購10架新型MH-60R型反潛直升機。

據稱台灣海軍此前曾編列機密預算爭取采購MH-60R型直升機,不過拜登政府始終未同意出售,加上采購成本高昂,以及受到潛艇自造案影響而延後。隨著特朗普重新上台,台海軍考慮將其列入優先采購序列。

而台灣陸軍原本在特朗普第一屆總統任期時獲準引進M109A6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但拜登政府上台後該采購案遭到否決,台陸軍改為增購18套“海馬斯”遠程火箭炮系統。不過面對台灣陸軍現役火炮裝備嚴重老舊的問題,目前台陸軍考慮建案采購更新的M109A7型自行榴彈炮。

相比之下,台灣空軍的E-2D預警機采購計劃更受關注。

台灣《自由時報》6日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台灣空軍為強化偵搜預警能力,向美國爭取采購6架E-2D預警機的相關作業已經啟動。知情人士表示,台灣空軍向美國采購E-2D預警機的確切金額,會因選購子系統不同、現役預警機配套裝備沿用與否等有所差異,須以實際提報的發價需求為準。但“考慮E-2D性能、台軍後勤維保等綜合因素,采購E-2D預警機勢在必行”。

台軍對E-2D寄予厚望

台灣《自由時報》報道稱,台灣空軍采購E-2系列預警機的歷史可以回溯至上世紀90年代。1993年台灣空軍獲得美方同意、在代號“鷹眼計劃”的項目名義下采購了第一批4架E-2T型預警機,於1995年服役。1999年又以代號“鷹眼二號計劃”的項目增購2架E-2K型“鷹眼2000”型預警機,於2005年服役。2013年,根據代號“鷹眼三號計劃”項目,台空軍將前4架E-2T預警機的性能提升到E-2K型標準。至此,台灣空軍擁有多達6架E-2系列預警機,在亞太地區也算得上“規模不小”。

根據台灣空軍的說法,作為現代空中戰力的倍增器,E-2K配備的AN/APS-145預警雷達探測範圍為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并指揮調度其中40個目標,但它的滯空時間僅約5小時,因此台灣空軍的E-2預警機必須依靠接力昇空才能確保連續的空中探測。

更糟糕的是,2022年一架台軍的E-2K預警機在降落時未執行起落架檢查程序就匆忙落地,結果導致機體嚴重毀損,台空軍也未再對其修複,使可用的預警機數量下降為5架。同時這些預警機服役最長時間已超過25年,包括雷達等裝備已面臨零件短缺、後勤維保無以為繼等困境,更加劇了台空中預警機可用數量捉襟見肘的困境。因此,台空軍開始將希望寄託在采購美軍最新的E-2D預警機上。

據介紹,E-2D預警機極大地提高了探測範圍、目標分辨率和跟蹤精度,有效探測範圍達550公里,航程超過2500公里,都明顯優於E-2K預警機。

台軍消息人士表示,E-2D的性能“對於台海防衛作戰效益甚大”,它在台灣東部外圍空域巡邏時“即可掌握台灣海峽動態”,“探測能力的顯著提升還可更有效掌握解放軍各式飛機和武器的動態”。同時該機更遠的航程與更長的滯空時間,也可減少後勤維保的負擔,如果台灣空軍一并采購“協同接戰能力”等子系統,還可增加台軍聯合作戰的能力。

更讓台軍動心的是,根據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說法,E-2D配備的AN/APY-9有源相控陣雷達強化了反隱形探測能力,採用針對隱形目標的低頻UHF波段,同時強化了雷達功率,因此也被台灣媒體吹噓為“可以發現解放軍殲-20隱形戰鬥機”。此外該機還可以配備空中加油裝置,從而進一步提升滯空時間。

台灣《自由時報》稱,台灣空軍計劃向美國采購的6架E-2D預警機的確切預算還無法具體提出,需要根據選配的子系統、後勤配套情況,以及現役E-2K預警機的地面裝備能否供新機沿用而有所差異。

台灣軍事專家、“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此前估計,6架E-2D的“正常采購價”約23.6億美元,平均每架約4億美元。作為對比,2023年美國國務院批准向日本出售5架E-2D預警機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和維護備件,總費用約13.8億美元,平均每架約2.7億美元。而美國海軍自用版本的采購單價更低。

台軍“美夢難圓”

儘管台灣空軍對於獲取E-2D預警機充滿期待,但就連島內專家與媒體也都承認,相關軍購可能并不容易。除了特朗普政府需要考慮來自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對外,美國有沒有能力及時交付,也成為問題。E-2D是美國海軍的最新的艦載預警機,目前美國航母打擊群正急迫要求更換艦上過時的E-2C系列預警機,例如去年在紅海護航行動中表現狼狽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搭載的依然是E-2C預警機而非最新的E-2D。同時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還在為法國和日本生產E-2D預警機,因此即便美國批准出售,但台灣何時能够等到這些預警機交付,還完全是未知數。

“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則對台灣獲取E-2D的計劃點出了另一個尷尬的困境。他表示,生產預警機需要大量精確而昂貴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預先定製,這就意味著E-2D預警機作業周期非常長。根據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相關安排,在2026年底前後完成向日本交付5架E-2D預警機的計劃後,就將結束生產并關閉生產線。如果台灣不在2026年底前與美國達成采購協議的話,未來采購就需要重新啟動生產線,導致成本暴增至80億美元,超過島內能够接受的程度,“台灣就將不再有機會采購E-2D預警機了”。

對於台軍的預警機計劃,中國相關軍事專家分析表示,即便台灣獲得E-2D預警機,它所能發揮的作用也遠沒有台灣媒體吹噓的那麼強大。首先,該機的反隱形能力僅僅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自我宣傳,就連西方專家也認為其對隱形目標的探測能力可能很有限。其次,預警機與戰備值班狀態的戰鬥機不同,起飛前需要諸多準備工作。面對解放軍的體系化作戰力量,台軍預警機在戰時是否有機會及時起飛都成問題,很可能會被遠程火力摧毀在地面上。雖然預警機被稱為空中戰力倍增器,但針對它的各種打擊手段也在不斷推出,單純依靠“躲在後方指揮”的方法已經難以確保安全,俄烏衝突中被擊落的俄軍A-50預警機就很能說明問題。西方媒體此前報道稱,解放軍戰鬥機已經配備新一代射程遠達數百公里的超遠程空對空導彈,就是專門針對預警機這類機動能力差的二線特種飛機而研製的。此外,即便某架空中的台軍預警機僥幸逃過解放軍的打擊,但如果地面機場被摧毀,後續將面臨無處降落的結局。(完)

【編輯:豐悅】

視頻

更 多
香港寵物展 我們採訪了一群萌寵!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
香港黃金交易所蛇年開市:紅盤高開 料金價“高處未算高”
拋寶牒、賞煙花、觀賽馬 在香港大家這樣過新年!
在香港如何“送龍迎蛇”?過農曆新年這些都要買!
香港水上人家年夜飯吃什麼?餐桌上這些東西必不可少!
香港旅遊發展局花車先睹為快 亮點居然是車上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