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明月逐人共元宵

分享到:
2025-02-12 22:03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春來深,明月逐人來。

12日正月十五是乙巳元宵節。

正月又稱為元月,是華夏歷法的第一個月,被視為一年的開端。古人稱夜為“宵”,而農歷正月十五的夜晚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因此這一天被稱為元宵節。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 攝

這一天,兩岸三地都有不同的精彩節慶活動,從傳統文化延伸,在數千年後的今天大放異彩。

元宵節同樣是中國的“情人節”。今日香港落了幾場雨,路上小情侶合撐一把傘共譜雨中戀曲,有別樣的浪漫。

為了討個“好彩頭”,不少人選擇在這一天登記結婚。據香港入境處數據,共有223對新人登記結婚,其中新的入境大樓婚姻登記處預約爆滿。

有夫妻表示,登記處一開放預約,便馬上約了這個時間;相信在這特別的日子結婚,婚姻亦會幸福美滿。

元宵節這天還有不少善信會到黃大仙祠參拜月老,以求得好姻緣。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 攝

在這一天,吃湯圓亦是極具儀式感的一環。

北方的元宵南方的湯圓,雖形態相似,但做法不同:元宵是用餡料在糯米粉上“滾”出來的,湯圓則是由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團,一個個“包”出來的。現時市面上買到的速凍湯圓多為機器生產,制作和食用都更加方便。

香港的元宵活動亦精彩紛呈,五光十色的彩燈會更令人領略中華文化之美。

在新界圍村,元宵點燈還有另一重特殊意思。新界原居民有不少是閩南人、客家人,在他們的方言中,“燈”和“丁”發音相近,所以部分村落會邀請師傅花數天、甚至一個月扎燈,於元宵節當日將燈掛在宗祠橫梁,寓意添丁、傳承。

在香港文化中心的露天廣場上,諸多樣式的彩燈吸引市民打卡。大熊貓、孔雀、狐獴、鬆鼠等動物花燈,以及6米高、點綴牡丹和喜鵲的巨型宮燈,靈動可愛與傳統交織。

台灣的元宵節氣氛也是相當濃厚,“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更是重頭戲。

香港中通社圖片

據悉,台灣北部平溪十分村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已有200多年歷史。所謂“做天燈”,就是在紙糊的燈狀球體下點火,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人們相信,天燈放得愈高,運氣就愈好。

在台南鹽水,每年農歷元月14、15日少不了“放烽炮”。所謂“蜂炮”,是由數萬只衝天炮制作而成的,每一個衝天炮的炮芯連接在一起,一炮點燃,萬炮連響,連續射出,震耳欲聾,聲光齊作,在夜幕的襯托下蔚為壯觀,撼人心魄。萬炮齊發的景觀與速度如同蜂群傾巢而出,故稱之為“蜂炮”。

當地民眾相信,被蜂炮炸過可以去掉黴運,身上被炸得炮愈多,來年運勢愈旺。因此每年鹽水蜂炮都能吸引大批民眾熱情參與。

“炸寒單”則是台東特有的元宵習俗,民眾相信鞭炮炸得越旺,來年財運也會跟著旺。每年元宵節,總能看到民眾手持鞭炮,朝著赤裸上身的寒單爺猛烈轟炸,場面既刺激又熱鬧。

去年底,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申遺”文本對“春節”的闡述中談到:“在節日期間,人們穿著新衣服,祭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戚、朋友和鄰居致以新年的問候。節日活動包括社區舉辦的廟會、社火和燈會,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所以,元宵節也包含在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裡。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元宵燈會是不可或缺的中式浪漫,今年內地的燈會可謂用心十足。

2月10日農歷正月十三是傳統的“上燈日”,杭州燈芯巷社區與戒壇寺巷社區內上千盞各式花燈同時點亮,乙巳蛇年“錢塘燈會”拉開序幕,將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原來,燈芯巷是“錢塘燈會”的發源地,燈會歷史可追溯到宋朝。這一傳統也得到當代人的珍視。

2008年,“錢塘燈會”被列入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錢塘燈會”以“蛇躋新程  巳巳如意”為主題,籌備了舞龍舞獅、花燈巡游、猜燈謎、吃元宵、看表演、非遺民俗展示等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

服飾史專家、江蘇開放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黃強告訴香港中通社,其實元宵節自古就是中國人重視的喜慶節日,文學歷史典籍中多有體現。從服飾角度來講,中國古人過元宵節往往會穿上好衣服。“有條件的富裕人家、官宦之家盛裝出行。沒有新衣的貧寒人家,這一天也會穿上乾淨衣服。”

東風夜放花千樹,皓月隨人近遠。吃過湯圓,共同期待嶄新的春天。(完)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金價“漲不斷”年輕人成“淘金主力軍”?
天津濱海新區GDP增長5.5% 濱港合作是“加速器”
蒙眼反手一刀剪出繁體“龍”!長沙非遺來香港讓觀眾大開眼
DeepSeek真實大測評!用過的香港人這樣說
特朗普加關稅 香港工商界有應對之策:找其他買家
香港寵物展 我們採訪了一群萌寵!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