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

中通專訪|陳國祥: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

分享到:
2024-12-31 18:1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2月31日電 (記者 周文菁民進黨執政以來,屢屢阻撓兩岸交流,並透過綠媒抺黑大陸,企圖達到“仇中”、“去中化”目的。台灣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陳國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表示,兩岸交流可增加彼此同理心,有利於兩岸關係正常化,他建議未來兩岸年青人可以進行一些主題性訪問和交流,藉此深入了解兩岸各個領域發展。

陳國祥,中央通訊社前董事長,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現為《亞洲週刊》等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長期對兩岸問題深刻和獨到的觀察。

香港中通社圖片

對於近日台灣當局前領導人馬英九邀請陸生團訪台,並親率台青訪問大陸,陳國祥認為,推動兩岸年輕人之間的互訪,非常有必要和有價值。“這些活動讓年輕人以第一手的經驗去了解大陸,大陸年輕人在訪台期間,一方面了解台灣,一方面讓台灣民眾了解大陸的年輕人,這個效用是非常大的。”

儘管陸生團效果理想,也得到民間的積極回應,但民進黨還是不斷進行負面攻擊。陳國祥指,民進黨當局刻意打壓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這是為了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政治目的服務,也是為了製造“反中”情緒,作為民進黨爭取選票的手段。“這樣一個情況我們是認為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應該的。”

陳國祥認為,民進黨打壓兩岸交流,這是對台灣年輕人了解自身文化、血統淵源的一種蒙蔽。台灣年輕人要通過交流,才能够增進對大陸的認知跟了解;對台灣走過的來時路,以及對中國歷史發展脈絡有所了解後,才能够有清楚的自我定位。

談及未來兩岸交流的模式, 陳國祥表示,應該長期辦下去,並應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範圍和頻率要增加,包括出團的次數要增加,招攬的青年學生範圍要擴大。另一方面,可以區分主題,提供不同的主題性的參訪。

陳國祥建議,“可以按不同專業和專長年輕人,比如對科技有興趣的,可以參訪大陸的科技大型產業,大陸物流業很發達,高鐵及港口、高速公路等建設都是世界第一流,值得台灣年輕人了解,而文化創意是台灣非常重視這一塊,大陸這方面也有值得台灣年輕人參考的地方。”

台灣和香港的交流過去很熱絡,自從民進黨上台後,交流冷卻了下來。陳國祥觀察到,早期香港學生以“僑生”的身份到台灣去就讀,台灣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不僅協助香港造就人才,也讓香港年輕人對台灣有更多了解,增進更多的感情。

近年來,兩岸關係緊張,台灣當局對香港的態度也有所改變。陳國祥談及港人陳同佳案件時表示,“香港一個年輕人,他跟女朋友到台灣旅遊,後來因為爭吵之類的事情,他把女朋友殺害,按照台灣法律,台灣應該審理這個案件。”

“按照屬地原則的法律制度,也就是這個案子在當地發生,就應該由當地司法機關處理。但台灣當局拒絕接受陳同佳到台灣自首投案。台灣當時的‘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居然說,‘香港人殺死香港人,應該由香港來處理,跟台灣無關。’這是完全是對於法律的一個曲解,對司法的糟蹋。台灣當局這樣的態度,對於港台關係都有不利的影響。”

賴清德上台以來,陸續提出所謂“兩岸互不隸屬”說,反覆推銷其“新兩國論”。陳國祥認為,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實際上是踩大陸的紅線,必然導致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和惡化。賴清德多次表達“兩岸互不隸屬”,是企圖讓民眾建立一種“主權觀念”,就是“台灣是一個國家,大陸是另一個國家”。

陳國祥建議,台灣跟大陸之間應該相互諒解。兩岸之間有長期的政治的爭論和隔離,但是“主權是重疊”的。最近台灣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說,“主權同而不分”,這是一個說法。陳國祥認為,換另一個說法,可以講“主權是重疊”的,就是不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避免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完)

【編輯:劉春】

視頻

更 多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
香港黃金交易所蛇年開市:紅盤高開 料金價“高處未算高”
拋寶牒、賞煙花、觀賽馬 在香港大家這樣過新年!
在香港如何“送龍迎蛇”?過農曆新年這些都要買!
香港水上人家年夜飯吃什麼?餐桌上這些東西必不可少!
香港旅遊發展局花車先睹為快 亮點居然是車上插畫!
香港特首李家超向中通社全球讀者致蛇年新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