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台廠移美避關稅?台經濟部門被批“掏空台灣”香港新聞網2月8日電 美國總統特朗普啟動關稅戰,第一波動作已波及赴墨投資的台商,台灣半導體產業也面臨衝擊。對此,台灣經濟部門日前發出公告,表示已啟動多項應對措施,包括在美成立“台灣投資貿易服務中心”,協助廠家將供應鏈轉移至美國,被島內批評只會喊口號、掏空台灣。 美國總統特朗普。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特朗普的關稅議題,在競選期間便反復提及,並點名台灣半導體產業,揚言要對台灣晶片徵收最高可達100%的關稅,早前更威脅全球“不在美國生產就得面對高關稅”,但台灣民進黨當局卻仍只會說“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會與美國溝通”,完全沒有實際作為。 如今特朗普關稅第一棒已揮向中國大陸、墨西哥、加拿大,恐影響在墨設廠投產的300多家台廠。台灣經濟部門依舊輕描淡寫說,視美方政策協助業者調整布局,接著發出一則公告,稱已啟動多項應對措施,將協助台商調整供應鏈及投資策略。具體包括:成立專案服務小組及諮詢專線;對有意在海外重新布局的台商提供客製化服務;在美成立“台灣投資貿易服務中心”;強化台美產業合作。 其中,關於在美成立“台灣投資貿易服務中心”,公告指出,此舉旨在協助台商評估美國各州投資環境、供應鏈轉移方案及當地合作夥伴媒合,落實“境外關內”政策。 “這不是淘空台灣,什麼才是淘空台灣?”中國國民黨“立委”李彥秀2月4日批評,台灣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完全狀況外”,忘記在經濟戰略層面,首要考量應是“根留台灣”,如今還要進一步在美國成立投資貿易中心,協助企業評估美國各州投資環境。郭智輝儼然把自己當成“美國在台招商局長”。 根據數據,台灣去年對美貿易順差創下64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年增率高達82%。李彥秀稱,特朗普最在乎的是貿易逆差,台灣經濟部門此舉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無法直接改善“台美貿易順差”,反而變相鼓勵台灣企業出走。 另一國民黨“立委”赖士葆指出,特朗普是看利益說話,加拿大抗議後,美國就暫緩對加關稅30天。可見事情是可以談的。但台灣不是,台灣只會抱著美國大腿,美國要什麼台灣都說好,這實在是很悲哀。 台前“立委”郭正亮2月6日在一檔節目中痛批,台經濟部門根本就是美國商務部,哪有站在台灣角度思考?民進黨就是美國的“買辦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經濟部門提出的四項措施中,前三項都是台灣外貿協會現有業務,第四項則是台灣工研院現有業務,毫無新意。 有台媒就批評道,台灣經濟部門看似有應變方式,其實並無頭緒,口號式策略很容易讓台商在特朗普各種招式下,淪為祭品。 台北的高樓大廈。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台灣“中時新聞網”2月6日發表題為《對美有求必應 無底洞》的評論文章。評論指出,近年來,美國大力招攬台商赴美設廠投產,台灣對赴美投資亦十分積極,不但年年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而且已連續好幾年是規模最大的代表團。而這個高峰會的主要功能是協助台商布局美國市場,近幾年更是著重在布建台美供應鏈,跟要成立的“台灣投資貿易服務中心”功能根本重疊。 此外,從綠委轉述賴清德的指示看,擴大對美油、氣採購已是賴當局的政策,台灣“中油”也表示目前正與阿拉斯加氣源開發商洽談採購細節,台灣對美投資肯定會持續不斷擴大。 評論質疑,過去反對投資大陸的民進黨最常強調“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如今押寶美國、主動全力配合特朗普政府,這難道不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嗎?而且看來美國這個籃子更大更深,彷彿無底洞一般,不知伊於胡底。(完) 【編輯:石歡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