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上海“疫”中生活品保供難題:為什麼?如何解?

分享到:
2022-04-09 23:1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上海4月9日電(特約記者 莊滬生)四月以來,上海戰“疫”再遇新難題。在突破十萬、不斷攀升的感染者總量和已近十天的全域靜態管理之下,“如何保障民生物資供給”成為眼下上海艱苦戰“疫”中最為突出的問題。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一方面,上海官方始終在表明“新鮮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資總體充沛”,加之全國各省市“八方援滬”,物資供應不成問題。但另一方面,社交媒體上卻頻繁出現上海市民“搶菜難”,發起“民間自救”等信息。

上海民生物資保障何以在官方與民間視角形成如此“分裂”?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物資供應點到百姓餐桌,實則存在著多個“堵點”。

一是由於前期疫情封控政策,電商大倉集配中心和遍布全市的前置倉,查出一人確診即全倉關閉,同時,數萬名快遞小哥被封控在各自社區,造成物資運送“最後幾公里”的堵塞。

二是各封控社區進行“疫”中保障服務的基層工作人員數量與龐大的社區居民體量不成比例,“盡管有不少志願者加入,手提肩扛地盡力送貨到戶,但面對動輒數千人的社區,‘最後一百米’仍難面面俱到。”

而無法忽視的是,作為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戶籍人口“三人行必有一老”,構成“疫”中物資保障的多重難題:老年人“數字鴻溝”使其難以通過電商平台購買物資,必須依賴社區“配送入戶”;同時,大量獨居老人、超高齡老人、病患群體也需基層工作者“一人一策”點對點服務,使本就有限的人力資源捉襟見肘。

有學者指出,此次疫情,使上海原本高效的“小政府大社會”城市運轉體系的諸多支撐點都受到了不同程度衝擊,這是上海此番“為何民生保供問題格外突出”的症結所在,與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對此“上海必須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和渠道轉換”。

“超大城市應建立起與常態化運行治理所不同的一套‘戰時’應急機制,”專家建議,如可建立“疫”中維持民生運轉的核心人員專門檢疫通道,并對這一群體在防護服、N95口罩等防疫物資供給上予以保障。

由此在特殊時期,可充分調動和利用市場、社會、民間等多方力量,而不是全部依靠政府代勞。專家指出,在上海,發達的電商平台有著極為成熟專業的配送體系、流程和人員,也是老百姓最為熟悉的模式,這種力量是政府和少數大型國企無法替代的,“政府的手應在後端,為市場力量做政策賦能,為特殊群體保障進行托底。”

所幸,上海已在積極進行政策跟進,努力打通民生物資保障堵點。6日,官方宣佈對外賣騎手等一線工作人員每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和一次抗原檢測,釋放運力的同時做好“人”“物”“場”同防控;同時推廣建立區級集採集配、街道領運分撥、居委社區直送到點的三級聯動保供體系。當前,餓了麼、美團、盒馬等各大電商平台已召回外賣騎手和專業分揀人員近萬人。

9日,上海再次宣佈,封控區和管控區電商前置倉、超市賣場、生鮮菜店、連鎖餐飲、藥店等商業網點“應開盡開”,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區的快遞小哥等保供人員返崗“能出盡出”,同時建立由社區幹部、物業人員、志願者和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生活物資保障社區服務隊伍,做好“最後一百米”到家服務。

運力釋放也使更多電商加入“戰疫保供”,8日夜間,不少市民已在重新開放配送的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台上下單,感嘆終於“心裡有底”。

學者建議,經此一役,上海應制定出一套明確的城市應急保障條例,如以“官方指南”形式使社會各方明確風險,獲取標准化的應對措施等,由此可在將風險降至最低的情況下,保證城市物資供給和基本功能。

“超大城市如何在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中做足做好民生保供是‘全球難題’,而複雜度極高的上海正在做‘探索者’,其中暴露出的問題和因地制宜的改革,將不失為日後全球城市建立完善應急機制、增強城市韌性的經驗借鑒。”(完)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你不知道的香港】特別的非遺文化——一份送給逝者的禮物
中老鐵路還能這樣運輸!55台“貴州造”新能源客車“坐火車”出境到萬象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