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內地

中國駐英大使:西方有關政客新的造謠運動也必將以失敗告

分享到:
2021-06-23 11:42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中國駐英大使館網站6月23日消息,6月22日,中國駐英國使館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線上座談會,鄭澤光大使發表主旨演講。

  英共總書記格里菲斯、新英共總書記布魯克斯、英共(馬列)副主席布萊爾、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斯義、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布朗分別發言,英議會上院議員沙遜勛爵和下院議員克里夫頓-布朗、伯恩、卡梅倫等英各政黨代表和專家學者30余人出席。

  與會者紛紛祝賀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稱讚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表示各國政黨應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對話交流,加強互學互鑒,根據本國國情改善政黨治理,推動本國發展和國際合作。

  以下是鄭澤光大使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上的演講:《百年榮光 續寫輝煌》全文:

  英國各政黨代表,

  各位議員,

  各位專家學者,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通過視頻與大家見面。再過幾天,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座談會,和我們一道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展望中國發展光明前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輝煌偉業。

  一是救亡圖存,完成救國大業。1840年鴉片戰爭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山河破碎、戰亂頻仍,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無數仁人志士積極探索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道路,各種主義、各樣方案、各式制度都試驗過了,但均以失敗而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主心骨、中華民族有了引路人。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進行理論和實踐創新,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

  二是艱辛探索,實現興國大業。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重要經驗,為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礎和物質基礎。

  三是高瞻遠矚,推進富國大業。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國共產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同時借鑒國際經驗,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提高了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跨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四是堅守初心,奮進強國大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和國家事業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成為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和最大外資流入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連續多年達到30%以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人均國民總收入突破1萬美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十八大以來,中國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這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中國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1949年的35歲提高至77.3歲。中國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大步邁進。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共產黨10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僅對中國人民具有重大意義,對世界也產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一是提供了“政黨治理”的中國經驗。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執政72年來,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密切聯繫群眾、汲取民意、推進反腐和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等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和做法,為世界其他國家的政黨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中國共產黨願同包括英國政黨在內的各國政黨加強交流對話,實現互學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是提供了“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實現了有效治理和全面進步,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參照。中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表現,是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優勢的又一力證。我們不僅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而且向80多個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國出口疫苗,向150多國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物資援助。

  三是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一直是全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在當前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疊加、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們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做出新的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推進國家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曾經飽受國際上反共反華勢力蓄意誣蔑、孤立和打壓,但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堅持做正確的事、走自己的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而正義的事業是不可戰勝的。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這個道理。

  近來,在美國一些政客鼓動下,西方國家少數政客發起又一場針對中國的造謠運動。他們不願承認中國發展進步的事實,仍然在那裡說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竭盡詆毀、抹黑之能事。他們無視中國公開透明、迅速高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實,操弄病毒溯源等問題,對中國大搞汙名化;他們無視當前中國新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事實,把中國反暴恐、去極端化、維護社會穩定的正當合法舉措誣蔑為“種族滅絕”;他們無視香港前些年的種種亂象,把中國依法加強對香港有效管治、更好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長期穩定繁榮的努力誣蔑為“侵犯港人自由和人權”;他們無視台灣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大搞“台獨”分裂活動對台海和平穩定造成的嚴重危害,把中國捍衛自身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舉誣蔑為“試圖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他們無視中國忠實踐行聯合國憲章和宗旨,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誣蔑中國挑戰“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我還可以舉出更多例子。

  這場針對中國的造謠攻勢還在繼續。為了掩蓋自己的政治用心和虛偽本質,西方有關政客反而指責中國發佈“虛假信息”。這分明是賊喊捉賊,顛倒黑白。這場鬧劇正在產生一系列消極影響。它阻礙西方國家民眾了解事情真相,誤導了人們的思想;在大國間制造隔閡與對立,妨礙了國際社會團結抗疫以及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西方有關政客的言行不僅傷害14億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而且侵害了他們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極不負責任,也極不得人心。我們奉勸西方有關政客,謠言改變不了事實,任何人都不能低估國際社會的辨別力和判斷力。就像過去針對中國共產黨的各種攻擊一樣,西方有關政客新的造謠運動也必將以失敗告終。

  各國人民有權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著強大自信,同時尊重其他國家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各國應該相互尊重,加強相互了解,增進相互信任。中國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制度,同時也堅決反對妄圖改變中國制度的不切實際做法,堅決反對人為制造所謂“新冷戰”。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回望來路,我們豪情滿懷。展望前程,我們信心百倍。今天,中國共產黨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為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與中國合作開辟更加寬廣的空間。中國是英國發展的機遇,而不是威脅。希望英方認清歷史大勢,堅持合作方向,同中方相向而行,攜手共進。雙方應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包容互鑒原則,聚焦合作,妥處分歧,推動中英關係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中英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發展階段各異,存在分歧和不同看法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並通過平等對話減少誤解,積累共識和互信。

  中英務實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雙方應積極拓展貿易投資、基礎設施、金融、科技、教育、衛生等領域務實合作,擴大兩國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英都是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國家,雙方應加強在抗擊疫情、促進全球經濟復蘇、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對話與協調,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的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

  謝謝。

視頻

更 多
遇上瘋狂“雙十一” TVB演員轉當菜鳥店長差點撐不下去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