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歐洲謀求人工智能自主權的努力為時已晚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2月18日電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其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採取措施促進本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近期,微軟宣佈將對英國和德國人工智能領域進行超過30億美元的投資。儘管投資前景似乎一片向好,但外媒卻指出,歐洲謀求人工智能自主權的努力寥寥且為時已晚。 微軟公司標識。新華社資料圖 微軟公司總裁布拉德·史密斯2月15日在德國首都舉行的一次活動上宣佈,未來兩年微軟將在德國投資32億歐元(35億美元),這筆資金將用於提高其在德國的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容量,以及培訓人工智能人才。 在此之前,微軟於去年11月發佈了類似的公告,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向英國投資25億英鎊(32億美元),助力英國人工智能發展。 兩國都稱讚上述投資帶來的積極影響,然而,這些投資與美國雲服務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本土的投資規模相比相形見絀。 半導體研究機構SemiAnalysis預測,未來兩年微軟將在數據中心和其他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投入約1200億美元,其中在德國和英國的投資不到3%。其首席分析師更是直言,微軟的大部分資金將用於在美國的投資。 而通過建立國家控制的計算集群,來獲取自主權的努力則更加徒勞。據《時代周刊》報道,雖然英國計劃投資9億英鎊建設政府計算集群,但與美國雲服務商每年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花費的數百億美元相比,這一數字顯得微不足道。 除了投資規模,人工智能民族主義的興起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因素。 由於人工智能在未來戰略競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其產生的影響也逐漸從科技、經濟領域外溢至國際關係領域。各國政府採取的許多最重要的與人工智能民族主義相關的行動都是為了確保自己獲得計算能力,或剝奪競爭對手的計算能力。 例如,美國就利用其“技術霸權”,通過“削弱對手”的方式來保持領先地位。拜登政府實施了嚴厲的出口管制措施,禁止向中國和俄羅斯等對手國家出售尖端AI技術、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 而那些處於地緣政治邊緣的國家同樣不能幸免。去年10月,美國政治開始要求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在內的第三國企業獲得許可證才能從英偉達購買AI芯片。 對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預期極大地加劇了大國競爭的程度,各國都期望對這一變革性技術掌握一定程度的控制。在美國“科技遏制戰略”的大背景下,或許歐洲同樣難逃美國“保護主義”的壁障。(完) 【編輯:馮秋怡】
|
視頻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