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美日澳部隊互訪還不夠?菲律賓為何還要拉上加拿大

分享到:
2025-02-10 18:0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10日電 在與美日達成類似的駐軍協議後,加拿大和菲律賓部隊互訪協議談判進入最後階段,此外,菲律賓還在與法國和新西蘭就相關協議進行磋商。受訪學者預計,菲律賓可能會成為美國盟友在東南亞集合的大本營。

加拿大駐馬尼拉大使哈特曼9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加拿大和菲律賓關於允許在對方領土上部署軍隊的協定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該協議還將允許加拿大軍隊今後參加菲律賓和美國每年舉行的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並讓兩國在培訓方面進行更實質性的參與,希望兩國政府能在年底前簽署並批准該協議。

近年來,加拿大一直試圖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也逐步推進與菲律賓在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例如,去年8月,加拿大與美澳菲首次在南海舉行聯合海空演習,此外,菲律賓還被允許獲取加拿大“暗船探測系統”的數據。

資料圖片 圖源:新華社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菲律賓已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簽訂了類似的部隊互訪協議,不過,菲日《互惠准入協定》目前尚未得到日本國會批准。此外,菲律賓還在與法國和新西蘭進行相關協議的談判。

菲律賓頻繁推進部隊互訪協議為哪般?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10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分析有關問題,以下是採訪問答:

1、為何越來越多西方國家有意與菲律賓達成部隊互訪協議?

陳相秒:菲律賓地理位置特殊,扼守著從南海通往太平洋的要衝。菲律賓也是美國在南海地區最核心的盟友,還與美國建立了軍事同盟,菲律賓已與北約或者西方盟友體系綁在一起,地理和政治原因使菲律賓成為西方國家眼中的“香餑餑”。隨著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印太,加拿大等西方國家也跟隨美國步伐轉向印太,例如法國、德國、歐盟都有自己的印太戰略。而且南海確實是重要的航運通道,對於全球經濟穩定至關重要,若是南海發生戰爭,將威脅到全球金融、能源體系,由於南海的特殊位置,一些國家對南海的重要性形成認知,他們涉入南海安全問題時也需要一個抓手,菲律賓就是一個絕佳的選擇。他們希望通過簽署部隊互訪協議,靈活地將自己的力量部署到菲律賓,菲律賓將成為美國和盟友在東南亞的大本營。

2、菲律賓簽署協議是出於什麼考慮?

陳相秒: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政策導向是高度融入美國的印太戰略,甚至不惜犧牲部分菲律賓的國家利益,此前馬科斯就提出群島防禦的概念,菲律賓整個國家安全戰略發生根本性改變。過去菲律賓強調國內的安全穩定,例如針對南部地區的極端分裂勢力,但現在將重點放在海上,說白了就是將中國視為主要對手。由於與中國的軍事實力差距懸殊,菲律賓只能通過外部勢力確保其戰略安全得到保障。所以菲律賓很熱衷於與這些國家簽訂軍事協議,讓這些國家在外交上支持他,形成軍事威懾,同時在操作層面,雙方可以形成聯動,菲律賓希望利用這些域外國家撬動對中國的戰略競爭,試圖四兩撥千斤。

3、隨著越來越多域外勢力介入,這將會形成什麼格局?

陳相秒:未來這些國家與菲律賓的多邊軍事演習會長期延續,因為這些協議將便利軍隊人員往來,未來無論陸地、空中還是海上的聯合軍事演習將愈發頻繁。其次,這些國家還會幫助菲律賓提升其軍事實力,目前菲律賓與中國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這些國家將會給菲律賓開“速成班”,例如進行人員培訓、向菲律賓賣裝備等。第三,不排除未來這些國家會以比較靈活的方式在菲律賓建立軍事前沿存在,例如,當這些國家的軍艦來了菲律賓以後會使用菲律賓的基地,自然而然將菲律賓變成美國和盟友在東南亞集合的中心,與東北亞的日本形成南北呼應。目前,美國想在印太地區建立美國的軍事大權,由於財政預算無法一步到位,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慢慢推進,其他國家涉入將會給美國助力。

4、您怎麼評價未來的南海局勢?

陳相秒: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原本是面臨爭端國之間的矛盾,但隨著更多勢力介入,未來中國在南海維權將由一個對手變為一群對手。目前主要是美國,但隨著俄烏局勢和巴以局勢降溫後,英國等國家還會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印太地區。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將會試圖塑造“冷戰”格局,即使中國不認為會與這些國家形成地域性競爭。其次,中國在軍事鬥爭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而且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也在上升。此外,菲律賓一向是將外界的三分支持當作五分支持來用,隨著其他國家加碼支持,菲律賓將更膨脹,野心更大,菲律賓未來願意與中國坐到談判桌前的意願將更低,中菲之間的風險管控將更難。(完)

【編輯:李明珠】

視頻

更 多
金價“漲不斷”年輕人成“淘金主力軍”?
天津濱海新區GDP增長5.5% 濱港合作是“加速器”
蒙眼反手一刀剪出繁體“龍”!長沙非遺來香港讓觀眾大開眼
DeepSeek真實大測評!用過的香港人這樣說
特朗普加關稅 香港工商界有應對之策:找其他買家
香港寵物展 我們採訪了一群萌寵!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