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匈牙利外長:將引進國藥疫苗生產線,2022年底疫苗自給

分享到:
2021-06-01 17:23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匈牙利頂住巨大壓力,在歐盟國家中率先開打中國疫苗,換來的是接種率領跑歐盟、“摘掉口罩”的自由。

  5月31日,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時隔近一年再度訪華,除了感謝中國提供疫苗外,也宣布雙方深化合作:匈牙利將在國內灌裝並生產中國國藥疫苗,2022年底實現“疫苗自給”。西雅爾多指出,這將給匈牙利帶來“戰略優勢”。

  據英國路透社31日報道,西雅爾多在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會晤後宣布,計劃在匈牙利國內生產中國國藥疫苗。

  去年12月,匈牙利政府投資550億福林(約合12.3億人民幣),在國內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開始建設一座疫苗生產工廠。

  西雅爾多稱,待工廠建成後,會率先引進中國國藥疫苗的灌裝技術,下一步是在匈牙利建立完整的國藥疫苗生產線。匈牙利官方媒體米蒂新聞社(MTI)報道,匈牙利將從明年年底開始,實現疫苗生產自給自足。

  “未來全球對新冠疫苗的需求將持續存在,匈牙利不僅要做(疫苗的)消費者者,也要成為生產者,這將帶來戰略優勢。”西雅爾多說。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介紹,5月3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貴陽同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舉行會談。雙方討論了發展高質量雙邊關係、就“一帶一路”與新冠疫苗開展合作等話題。

  王毅表示,面對疫情嚴峻形勢,匈方決定率先批準並使用中國疫苗,體現出對中國疫苗的高度信任。中方也克服困難,及時足額供應,對匈牙利政府維護人民生命健康、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持。雙方再次以行動證明彼此是值得信賴的好夥伴,是在對方有困難及時伸出援手的好朋友。中方支持中國企業與匈探討聯合灌裝及生產疫苗,願推動兩國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衛生健康合作,為人類社會最終戰勝疫情作出更大貢獻。

  西雅爾多感謝中方在自身需求十分緊張情況下,向匈牙利及時甚至提前交付多批次疫苗,幫助挽救了100萬匈牙利人民。“我們對此永遠不會忘記。”他還說,匈牙利真誠希望加強同中國企業合作,推動在匈生產中國的疫苗,並造福更多國家和人民。

  值得一提,這次會晤期間還有一段小插曲。據西雅爾多臉書賬號發布的視頻,兩國外長曾佩戴口罩、在翻譯的陪同下步行,王外長提到當地有“中國最著名的茅台酒”。西雅爾多則表示,自己從不喝酒,但若因此就無法維護匈中友好關係,“我會從現在就開始喝酒”。現場一派輕松的氛圍。

  今年1月底,匈牙利成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批準並使用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首批購買了500萬劑國藥疫苗。匈牙利政府頂住來自歐盟的政治壓力,總統、總理與外長均接種了國藥疫苗,且在國際場合積極為中方仗義執言,反對疫苗政治化。5月初,應匈牙利軍方請求,中國軍方向其援助了一批新冠疫苗。

  在大規模接種中國、俄羅斯等國的疫苗後,目前,匈牙利已成為歐盟疫苗接種率第二高的國家。截至5月30日的數據顯示,總人口約1000萬的匈牙利,有53.8%的民眾接種了第一劑疫苗,超過360萬人接種兩劑疫苗。

匈牙利的首劑疫苗接種率(藍)領跑歐盟,僅次於馬耳他 截圖:Our World in Data
匈牙利的首劑疫苗接種率(藍)領跑歐盟,僅次於馬耳他 截圖:Our World in Data

  論首劑接種率,匈牙利在歐盟當中僅次於小國馬耳他(71.51%),高於歐盟平均水平(37.87%)與德國(43.19%)、法國(37.5%)。論每百人的疫苗接種劑次,匈牙利在歐洲排在馬耳他和英國之後的第三位。

匈牙利每百人接種劑次在歐洲地區排第三位
匈牙利每百人接種劑次在歐洲地區排第三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目前匈牙利國內累計確診新冠病例804538例,累計死亡病例29733例。單日新增確診數在3月份達到高峰後開始下降。5月份以來,匈牙利單日新增病例從月初的約2000例降到月底的350例。

5月中旬以來,匈牙利超過500萬人接種疫苗,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降至三位數
5月中旬以來,匈牙利超過500萬人接種疫苗,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降至三位數

  4月30日,匈牙利全國接種疫苗人數突破400萬,總理歐爾班宣布將放寬防疫措施。不到一個月後(5月23日),匈牙利接種人數突破500萬。歐爾班宣布,政府不再強制要求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可以對口罩說再見了。”

  “如果我們想要回歸正常、健康與幸福的生活,就必須依靠提供抗病毒保護的疫苗。我們已經實現了那個目標。”歐爾班鼓勵更多人盡快接種疫苗。

視頻

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