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海地亂了、古巴示威、委國槍戰 美國明滅火暗點火?

分享到:
2021-07-15 17:38 | 稿件來源:中新網

【字號:

  最近幾周,加勒比海和南美洲部分國家局勢突變,向世界發出異乎尋常的信號。在海地,一國總統家中遇刺,案情至今未明;在古巴,爆發抗議示威,規模為數十年來最大;在委內瑞拉,政府軍和武裝分子街頭激戰,彈殼滿地……

  這些陷入波瀾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近鄰”——美國。對幾起事件,美國各有表態,或拒絕救助、或發起聲援,或否認“三連”。

  然而,一些背後的蛛絲馬跡,已經浮出水面,在“後院”起火的同時,美國的身影,時不時閃現。甚至有線索直指,美國就是那個“縱火犯”。

  古巴爆發抗議,場景似曾相識?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古巴罕見地出現了幾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局勢變得動蕩。”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報道稱。

  常年遭受美國封鎖的古巴,上周末全國多地爆發抗議示威,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

  面對此情此景,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直言,“抗議遊行是由美國資助和煽動的”,是持“異見分子”受美國指使,進行的一種“系統性挑釁”。

  古巴媒體的一份數據可能更加直觀:

  過去20年間,隸屬於美國國務院的“美國國際開發署”,以及美政府資助的“國家民主基金會”,對針對古巴的計劃撥款近2.5億美元。

  類似的事件,其實並不陌生。想想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幕後操縱者都是誰就知道,只不過這一次,輪到了古巴。

  美國的操作方式也是“換湯不換藥”:

  首先,由境外資助的所謂“異見分子”,通過漫畫、標語和社交媒體等渠道發起抗議,煽動情緒。之後,大量民眾走上街頭,以暴力舉措反對政府。事件發生後,更少不了西方媒體對此的大肆渲染。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徐世澄分析稱,“在古巴發生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美國那些執行‘顏色革命’的機構,出資支持古巴國內持不同政見者,利用民眾的不滿情緒,煽動他們上街遊行、抗議。”

  而究其原因,不過是在古巴面臨新冠疫情和美國封鎖的雙重難題之時,襲擊這個國家,制約其發展,維護美國霸權地位。

  面對國際社會,美國總統拜登卻振振有詞地說,“美國與古巴人民站在一起”,絕口不提美國長達60年的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才是讓古巴人深陷水深火熱的罪惡源頭。

  僅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內,就對古巴實施了240多項單方面制裁。拜登上任後,也對古巴多次呼籲美國放寬制裁一事裝聾作啞。

  新冠疫情下,相關影響自然被放大。當地通貨膨脹加劇,就連古巴自主研發新冠疫苗,都因為制裁,而缺少針筒和針頭等醫療材料。

  對於古巴人民來說,可真應了那句話,最大的悲劇或許就是“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海地總統遇刺,真相撲朔迷離

  “別非法入境美國,可能失去生命”

  而就在此前,加勒比海的另一個國家——海地,則因總統遇刺一事,再次陷入混亂。

  目前,案件仍疑點重重。海地警方已經抓捕了20多名嫌犯,其中18名來自哥倫比亞,另有3人是美國籍。

  3名美國人中,一人被證實是美國緝毒局曾經的線人;而另一人,已被警方鎖定為案件的主犯,他是一名在美國佛州執業的醫生。

  許多人都不禁疑惑:他究竟是什麽人?雇傭刺殺者的錢從哪裏來?背後又是誰在支持?

  然而,這些答案仍需要時間解開。畢竟在海地,政府常年不穩,黨派林立,遇刺的總統莫伊茲曾說,“我猜海地大概有100萬人想殺死我吧”。

  事實上,從建立了全球第一個黑人共和國的國家,到如今最貧窮、暴力充斥的國家,除了海地自身的問題,也少不了美國的影子。

  歷史上,美軍不止一次入侵海地。

  1915年,海地發生政變,美國瞅準時機,軍隊一待就是20年;1994年,美國再次入侵海地,駐軍最多時達兩萬人。

  時至今日,白宮似乎對再次駐軍海地已提不起興趣,但還不願意排除這種可能。這個向美國發出援助請求的國家,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從白宮發言人普薩基的口中,貌似可以看出美國對海地和古巴等國家的真實態度。普薩基14日警告稱,海地人和古巴人不要在持續動蕩的情況下,試圖非法入境美國,因為“這很危險,人們可能會失去生命”。

  委內瑞拉首都槍戰,武器來自美國?

  涉嫌刺殺海地總統的團夥還曾對馬杜羅下手

  而在拉美地區,如果說哪個國家深受美國“毒害”,委內瑞拉估計會第一個舉起手。

  眾所周知,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嚴重惡化了該國經濟、民生狀況。疫情之下,委內瑞拉民眾就醫看病,都成了問題。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任內,不承認馬杜羅政府、凍結委在美一切石油財產,甚至被曝出試圖暗殺委總統馬杜羅的行動……美國這一系列幹涉他國內政的操作,簡直令人窒息。

  近日,還有情報顯示,涉嫌參與刺殺海地總統的安保公司,可能也參與了2018年的“刺殺馬杜羅未遂案”。這背後的美國“顏色”,呼之欲出。

  而美國如此針對馬杜羅,究竟為了什麽?一方面,隨著以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為代表的左翼掌權,委內瑞拉國內改革做得“風生水起”,反美情緒日漸高漲。

  另一方面,委內瑞拉是名副其實的“石油之國”,還有豐富的天然氣儲備,戰略地位也非同小可。美國自然希望能將其“收歸己用”,轉而支持委反對派領袖、自封“臨時總統”的前議會主席瓜伊多。馬杜羅宣布與美國斷交,委內瑞拉隨後還退出了美洲國家組織。

  近日,委內瑞拉還發生了一件事,美國的“影子”再度閃現。

  在委首都加拉加斯,如戰爭片般的場景上演:超過2500名政府軍,與武裝分子在街頭激戰3天,造成20余人死亡,彈殼遍地、軍警殉職。

  委方繳獲的武器中,美國和哥倫比亞武器郝然在列。據委方分析,武裝分子很可能是來自哥倫比亞的雇傭軍,在外國勢力慫恿及資助下與委方交火。

  拉美國家的難題和躲不開的“黑手”

  或再經歷“失去的十年”

  在拉美地區,獲取新冠疫苗,成了哥倫比亞、智利、巴拉圭等國的“老大難”問題。多國經濟也因疫情陷入低迷。更有論調稱,拉美將再次經歷“失去的十年”。

  此時此刻,美國又去哪了?在疫苗分享問題上,美國一反“瞎摻和”的常態,只想“自掃門前雪”。說好為國際社會提供的8000萬劑疫苗,時至今日也未能兌現,而其中分給鄰居們的,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有利益衝突時,伸出“黑手”攪動風雲;無關自身時,擱在一旁不聞不問。這對這些被稱為美國“後院”的國家來說,真的太難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金磚國家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吳洪英認為,未來,“拜登政府對拉美的政策,仍在觀察調整時期,也要取決於國內的情況,”但整個拉美地區作為美國最大的鄰居,與其在經濟、安全、移民問題上密切相關,美國必然要加緊對他們的控制。

  徐世澄則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國對拉美國家的幹預方式和手段,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及未來,美國不會直接對古巴等國進行武裝幹涉,但仍會通過一些基金會和煽動不明真相的民眾,對其施加影響。

視頻

更 多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