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索羅斯剛叫囂“投資中國是悲劇”,就被打臉

分享到:
2021-09-09 09:55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最近,世界最大的投資管理集團之一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 又叫黑巖集團)在華成立首個外商獨資公募基金,招來曾試圖“做空香港”的金融大鱷索羅斯批判。索羅斯稱“將數十億資金投入中國”是個“悲劇性錯誤”。話畢,貝萊德集團轉身就在華籌得超10億美元(人民幣66.8億元)。

  據彭博社9月8日消息,貝萊德集團首只公募基金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於7日正式成立,首募規模約66.81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為11.1萬戶。

  消息人士稱,貝萊德在公募截止日期——9月10日之前,就提前一周結束了認購,目的是盡早開始投資。

  “在中國的基金管理業務達到這一裏程碑,我們非常驕傲,”貝萊德亞太區總裁瑞秋·羅德(Rachel Lord)表示,“感謝投資者的大力支持。”

  彭博社稱中國是“全球最有潛力的財富市場”,而貝萊德成立首家外商獨資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正在引領全球進軍中國資產管理市場。

  然而,索羅斯等批評人士卻表示擔憂。索羅斯本周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全球最大的資金管理方(貝萊德)進軍中國是“悲劇性錯誤”,“可能會讓客戶資金蒙受損失,且會損害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國家安全利益。”

  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貝萊德在中國犯下大錯》

  據福克斯財經報道,對索羅斯的批評,一位貝萊德發言人回應稱,“美國和中國有著龐大而復雜的經濟關係。2020年,兩國之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超6000億美元。通過我們的投資活動,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經濟互聯做出了貢獻。”

  該發言人補充,“貝萊德管理的絕大多數資產是養老金。貝萊德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客戶,尋求多樣投資組合,包括在中國,以實現他們的退休和其他財務目標。”

  據彭博社介紹,貝萊德從2006年開始成為中銀基金股東之一,此前就與中銀合作發行共同基金產品。幾年前,貝萊德試水私募業務,後由於政策限制而停止。

  一段時間以來,貝萊德重視中國投資市場。據CNBC報道,貝萊德投資研究所8月中旬建議稱,在一些情況下,投資者將在中國的敞口增加三倍。今年早前,貝萊德首席執行官拉裏芬克在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將中國市場描述為“幫助實現中國和國際投資者長期目標的重要機會”。

  那麽投資中國,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

  據彭博社7日報道,有“新興市場教父"的投資界“大佬”麥樸思(Mark Mobius)說,他不同意索羅斯對於中國的悲觀看法,他表示“相當看好”中國最近的舉措。

  “這意味著他們(中國)正在走向公平監管,試圖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麥樸思說,“中國采取的這些措施,讓投資者,包括海外投資者,更安心,所以我不知道索羅斯那樣說的依據在哪兒。”

  麥樸思稱不同意索羅斯觀點實際上就目前而言,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可謂是“不離不棄”。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資司司長劉小南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總體看,外資企業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和國際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充分發揮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經濟穩中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優勢,紮實推進穩外資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劉小南表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利用外資數量提升、結構優化。外資流入延續穩中向好的勢頭。今年1-7月,全國吸引外資1007.4億美元,同比增長30.9%。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吸引外資分別為71.2億美元、25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6%、40.6%,高於平均增長速度。

  二是在華外企經營良好、利潤增加。今年1-7月,規模以上外資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為15.94萬億元人民幣、1.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21.6%、46.0%,也明顯好於2019年同期水平。調查顯示,中國市場已成為很多知名跨國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引擎”。

  三是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預期樂觀、信心較足。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60%的歐資企業將擴大在華業務規模,比去年提高8個百分點。中國美國商會調查顯示,81%的美資企業預計今年中國市場營業收入將實現正增長,66%的美資企業計劃在中國增加投資,比2020年分別提高5個、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1年白皮書》顯示,92.8%的在華日資企業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貿易環境變化”等因素調整生產基地。

【編輯:俞丹凤】

視頻

更 多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