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菲律賓防長抱怨:我們要直面中國,美國給的好處卻那麽少

分享到:
2021-09-09 11:09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當地時間9月8日,智庫機構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了一場紀念美國與菲律賓簽署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70周年的線上活動,菲律賓國防部長德爾芬·洛倫紮納(Delfin Lorenzana)與會並作了發言。

  據路透社報道,洛倫紮納在當天的發言中表示,菲方有必要對菲美之間的同盟關係進行全面的評估,他還抱怨般地聲稱,盡管來自中國的壓力越來越大,但菲律賓在與美國交往中所獲得的好處,實際上卻要少於美國的“非條約盟友”。

路透社報道截圖

  據報道,在這場紀念兩國共同防禦條約簽署70周年的線上活動上,洛倫紮納認為,有必要“升級”和“更新”菲美同盟關係,並明確“美國所做承諾的程度和範圍”。

  “馬尼拉方面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是,我們還需要共同防禦條約嗎?”談及菲美兩國於1951年簽署的這一條約,洛倫紮納說:“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我們需要對我們的同盟進行全面的評估。”

  路透社稱,菲律賓一直認為並宣稱本國在南海問題上受到來自中國越來越大的壓力,洛倫紮納在華盛頓與美國官員會面時曾表示,相比之下,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與二戰時的敵人日本所簽署的條約內容,比與菲律賓簽署的條約內容更加明確。

  而在當天的線上紀念活動上,洛倫紮納就明確指出,這解釋了為什麽有七成的菲律賓人支持總統杜特爾特與中國接觸,而不是與之對抗的政策呼籲,另有超過一半的人懷疑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作為“盟友”的可靠性。

  “菲美關係必須在新的地緣政治現實中發展,尤其是面對中國的掘起。”洛倫紮納認為,菲美兩國應該考慮修改共同防禦條約以及其他防禦條約,以確保雙方能夠更好地應對所謂“灰色地帶威脅”,比如一些國家認可的“海上民兵部隊”一直在威脅較小的國家。

  路透社解釋道,洛倫紮納此處所暗指的,就是菲律賓此前一再抗議“中國海上民兵漁船”在其所謂“專屬經濟區”的“非法”和“威脅性”存在。對此,中國外交部早已回應,中方漁船在相關區域作業避風,合理合法。

  此外,洛倫紮納還回應了有關杜特爾特對於美國不願向菲律賓提供最先進武器的抱怨。他表示,菲律賓正在進行一項“前所未有的軍事現代化計劃”,需要超越過去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提供的設備。

  “一些非條約盟友……一直收到美國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先進武器系統。菲律賓這樣的長期盟友,在亞洲面對著主要對手,也許應該得到同樣甚至是更多的援助和承諾。”

  報道指出,在洛倫紮納發表這番言論的前夕,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剛剛於7月底撤消了終止菲美《訪問部隊協議》(VFA)的決定。

杜特爾特7月底會見美防長奧斯汀 圖自菲媒

  去年2月11,菲律賓曾宣布於當天正式決定終止與美國簽署的《訪問部隊協議》,但卻又先後三次“暫停終止”這一協議。據媒體報道,杜特爾特當初作出終止協議這一決定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美國拒絕給菲律賓前警察總長德拉羅薩發放簽證。

  路透社認為,菲律賓是美國的“條約盟友”,兩國間的一些軍事協議都仰賴於在《訪問部隊協議》的基礎之上。對於美國而言,在此地能夠輪換軍隊不僅對菲律賓的國防很重要,報道稱,這同時“對於在該地區對抗中國還具有戰略意義”。

  不過,路透社同時也援引專家的觀點稱,杜特爾特的“不可預測性”導致仍有疑問存在。“一些人慶祝顯得有點為時過早……”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阿隆·康奈利(Aaron Connelly)表示:“只要杜特爾特仍是總統,(《訪問部隊協議》)就會持續受到威脅。”

  7月1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就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出臺五周年發表聲明,不僅宣稱基於規則的海洋秩序在南海受到嚴重威脅,中國持續脅迫、恐嚇東南亞沿岸國家,威脅南海航行自由,還揚言任何在南海針對菲武裝部隊、公務船舶以及飛行器的攻擊都將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7月12日強調了六點駁斥。他表示,南海仲裁案所作裁決是非法的、無效的,是廢紙一張,南海是地區國家共同的家園,不應成為美國謀求地緣政治私利的狩獵場。

  趙立堅強調,中方敦促美國停止濫用國際法,停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停止在南海挑釁滋事,遵守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法。尊重中方在南海的主權權益,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方將繼續堅定依法維護自己的主權和安全,堅定維護與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堅定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

【編輯:俞丹凤】

視頻

更 多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