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日媒曝光歐盟“首份印太戰略”草案:中國是關注中心

分享到:
2021-09-15 15:07 | 稿件來源:觀察者網

【字號:

  ​據日媒《日經亞洲》9月14日報道,在歐盟即將發布的首份“印太戰略”文件草案中,中國是歐盟關注的中心,文件還呼籲與中國進行“多方面接觸”。但這份草案仍以所謂“民主”、“人權”借口攻擊中國,甚至宣稱與中國台灣地區“發展更密切的貿易投資關係”,不過該草案並未提出任何雙邊投資協議。

  報道稱,預計這份文件將在本周之內正式完成,不排除內容被修改的可能性。歐盟方面拒絕就相關草案內容發表任何聲明,表示對“泄密”問題不予置評。

《日經亞洲》報道截圖
《日經亞洲》報道截圖

  文件的草案顯示,歐盟稱新冠疫情引發了人們對工業供應鏈脆弱性的擔憂。出於對中國的“擔憂”,歐盟將尋求與亞洲的“合作夥伴”加強在技術和貿易方面的合作,包括擴大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合作。

  草案稱,歐盟將與日本、韓國及新加坡商討數字合作協議的可行性,以加強他們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的合作、設立互通的操作標準,從而推動在數據管理、基於數據的創新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

  歐盟還打算與沒有貿易協議關係的國家或地區達建立貿易或投資關係,其中包括中國台灣地區。草案鼓吹與中國台灣地區建立“更密切的貿易或投資關係”,以擴大自身“在亞洲影響力”。不過草案並未提出任何雙邊投資協議。

  報道稱,歐盟還在草案中呼籲與中國進行“多方面接觸”。然而,草案依然大肆炒作南海和台海問題,並宣稱所謂“民主原則和人權”受到威脅,“危及地區穩定”,妄稱全球貿易環境受到該地區所謂“不公平貿易和經濟脅迫的威脅”。

  相比之下,草案涉及的軍事層面合作要少得多。報道稱,歐盟計劃與印太的合作夥伴舉行更多聯合演習和訪問,“以保護航行自由並打擊海盜”。歐盟還將評估是否要把印太地區列入“利益相關海域”,從而允許成員國在該地區部署艦艇或飛機。

  《日經亞洲》認為,歐盟“印太戰略”在軍事合作方面投入較少,這反映出歐盟自身的聯合軍事能力其實相當有限,北約的大型行動實際上是依賴於美國的軍事力量。

  歐盟過去已多次展現出涉足印太事務的意圖。今年4月,歐盟外長理事會曾發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報告》,闡述其強化在印太地區合作的打算。不過對於此次日媒透露的最新“印太戰略”文件,歐洲媒體的評價不一,有的認為這是一個明確的“反華戰略”,但有的則認為歐盟“態度模糊”。

  德國《商報》宣稱,如果讓中國成為規則制定者,那麽中國的“價值觀”就會占據主導;歐盟的戰略表明其將致力於捍衛歐盟“核心利益和價值觀”,在與中國存在“根本分歧的地方”制造“反作用力”。

  報道分析稱,歐盟該文件稱其保留對“嚴重侵犯人權的個人、組織和機構”的制裁,中歐投資協定的未來或將取決於“歐盟與中國關係的更廣泛的政治背景”。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則認為,草案表明歐盟既不想與中國發生衝突,卻又試圖遏制中國,顯得模棱兩可。報道認為,歐盟在4月首次提出印太戰略的構想時,中方的態度“嚴厲但又溫和”;然而隨著歐盟真正開始實施計劃,中方的反應還有待觀察。

  歐盟各國會如何對待這份“印太戰略”還是個未知數,但歐洲知名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近日發布的針對歐盟27個成員國專家、官員的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歐盟成員國可能並不怎麽關心印太地區的問題。

  報告顯示,有10個歐盟成員國的官員和專家把“印太戰略”視作應對中國的方式,同時也是歐洲利用新經濟等契機的方式;但有13個成員國只把“印太戰略”當成追求經濟利益的機會,並不關心如何應對中國。

  此外報告還提及,共有12個歐盟成員國官員把中國列為印太地區關鍵合作夥伴,另有9個國家的官員把“印太戰略”當成與中國“對抗”的工具,“似乎只有拉脫維亞的政界人士想把印太政策升級為真正的‘反華工具’。”

  9月1日,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曾通過所謂“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除污蔑中國大陸“軍事威脅”外,還宣稱要“全面提升歐盟與台灣的關係”。

  對此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2日發表聲明,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中歐建交和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歐雙方發布的各類文件和聲明中,歐方均重申一個中國原則。歐洲議會作為歐盟的重要機構之一,理應恪守有關承諾。

  聲明敦促歐洲議會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避免影響中歐關係政治基礎和雙方互信。

  (原標題:日媒曝光歐盟“首份印太戰略”草案:中國是關注中心,呼籲與華進行“多方面接觸”)

【編輯:李雪萍】

視頻

更 多
中國車企搶佔東南亞新能源車市場
智能手機都落伍!這款港產眼鏡功能強大超出想像
【通講壇】投票日在即,此次美國大選為何不打“中國牌”?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