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正與他國合作,尋求緩和與中國大陸關係立陶宛政府頻頻在台灣問題上觸碰中方紅線,導致雙方關係惡化。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9月23日消息,正在美國訪問的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表示,立陶宛和中國大陸都需要尋求解決方案,以修復雙方最近的外交裂痕。 “我們正在努力,與個別國家合作……只是想消除已經形成的困境。”瑙塞達在紐約對媒體說。 報道稱,根據瑙塞達的說法,任何解決方案都需要“尊重”立陶宛自主決定與哪一國或地區發展經濟文化關係的權利。 他說:“我相信,問題的解決方案掌握在兩國手中,單邊行動可能只會產生部分結果……我認為,我們可以在協調人的幫助下,通過展現出談判和對話的意願來解決這場衝突。” 在接受媒體採訪前,瑙塞達於當地時間21日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LRT注意到,盡管立陶宛與中國大陸關係惡化,但瑙塞達在發言中譴責了白俄羅斯在立陶宛邊境助長移民危機,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等地的“持續侵略”等,並未提到中國大陸。 瑙塞達對媒體說:“在15分鐘(的發言)裏,我們必須向世界發聲,我們真的需要說出對我們和世界都很重要的話,我做到了。” 在立陶宛不顧中方反復交涉,宣布允許台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後,中方上個月宣布,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此後,立陶宛方面一邊堅稱“沒有做錯任何事”,一邊又希望中國大使返回立陶宛。 瑙塞達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斯凱吉里特(Asta Skaisgirytė)23日對LRT表示,立陶宛和中國可以各自讓大使重返工作崗位,這“將是第一個友好的信號”,可能是解決兩國因台灣問題引發雙邊關係危機的第一步。 但斯凱吉里特依然“嘴硬”,聲稱即使是中國大陸這樣的世界強國,也不應該“對立陶宛發號施令”,決定它應該和誰“做朋友”、應該設立什麽樣的代表機構。 她還試圖為立陶宛與台當局搞官方往來開脫,稱設立“代表處”並不意味著“外交承認”,立陶宛將繼續尊重“一個中國”政策。 斯凱吉里特的這套說辭,與歐盟對外行動署的論調如出一轍,後者也曾宣稱,歐盟成員國同台灣互設“代表處”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13日指出,一個中國原則的含義清晰而明確,不容歪曲和篡改。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鐵的事實,也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就必須嚴格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包括斷絕一切同台灣當局的官方往來。個別國家和某些人妄圖混淆視聽,用心險惡,但他們的圖謀注定不會得逞。 【編輯:李雪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