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訊

特稿:全球強國競逐可控核聚變 中國後來居上

分享到:
2024-05-01 16:01 |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1日電 題:全球強國競逐可控核聚變 中國後來居上

  作者 王少喆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訪問美國,兩國發佈了領導人聯合聲明。在聯合聲明中提到,日美兩國正在建立重大聯合夥伴關係,加速可控核聚變能源的開發和商業化,從而將“可控核聚變”這一研究領域帶入公眾視野。

  可控核聚變,又稱“人造太陽”,一直被視為人類清潔能源的“聖杯”。其採用類似太陽產生能量的原理,用少量來自海水中的元素,就可以產生能供人類使用數百萬年的能量,且不產生任何污染物,因而是幾十年來全世界能源科學家們追逐的最高理想。核聚變技術的研發,因而也成為各國高度重視的戰略高地。

  目前,各國圍繞著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合作與競爭並存。

  在合作方面,最知名的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ITER)計劃。根據中國期刊《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的報道,這一計劃1985年提出,由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韓國聯合實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僅反應堆部件就達到了100多萬個,中國在其中負責磁體饋線和極向線圈的建造。

  期刊《產業與科技論壇》也曾報道,ITER計劃儘管規模巨大,由全球合作完成,但也因為韓國等負責的關鍵部件存在質量問題,出現了安裝進度延遲、項目延期。其原定的2025年建成計劃,已經被迫推後。

  與此同時,各國也都在推進自己的核聚變項目。如歐盟計劃在2040年建造聚變示範堆,並於2050年建成。美國高度重視聚變研究,在各條技術路線上都進行了佈局,計劃在2040年建成投運示範堆。日本曾長期處於世界可控核聚變前列,建有世界最先進的激光聚變器之一,目前將核聚變實現的時間定在了2050年前後。

  中國在這一領域後來居上,發展穩健。

  根據《產業與科技論壇》和《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的報道,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就開始了核聚變研究,目標是實現受控核聚變能,並在70年代建成了CT-6等小型裝置。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代表者有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東方超環”EAST、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環流三號”裝置、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神光二號”大型激光裝置等。2021年,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立項,計劃在2035年開展科學實驗,2050年建設聚變商用示範堆。

  此外,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專利也在快速增長。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在2000年之前,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專利數明顯領先其他國家,但近年來,中國追趕迅速。據日本調查公司統計,自2015年之後,中國在核聚變領域的重要專利數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美國第二,日本居於第四。為了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研發支持,拜登政府在2022年推出5000萬美元的支援計劃,推動美國民營企業參與研發。

  除了國家項目外,隨著熱核聚變技術正在跨過實用“門檻”,近年來全球私營企業對其投資正在加速增長。《日本經濟新聞》報道,2022年,核聚變領域的投資總額比以往全部投資額增加了一倍。截至2022年底,投資總額超過62億美元。其中最為領先的是美國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聯邦聚變系統公司),募資超過20億美元。在前十名公司中,美國佔據6席,目前處於領先位置;中國有2家公司,領頭的是中國最大的民營能源集團新奧旗下的初創公司,募資4億美元,居於第5位。

  根據美國核聚變工業協會FIA的調查,參與這一領域的企業多數認為,核聚變示範堆在2030年代能實現成本的降低,聚變工廠在2035年前後能實現併網發電。可控核聚變為人類帶來無盡清潔能源的未來,已不遙遠。(完)

視頻

更 多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順利發射 已進入預定軌道
香港搭的士不需要現金了?“刷卡、掃碼打的”時代到來
當中國高鐵“開”出國門 老撾人對中老鐵路的真實評價如何?
香港AI已成行業頂流?外國展商怎麼看
第九屆香港金融科技周開幕 匯聚全球金融精英
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順利完成 賽事觀眾:又大又新非常好!
內地車企排隊赴港、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啟“下半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