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香港財赤1000億 學者:向“有為政府”轉型 香港中通社12月4日電 題:香港財赤1000億 學者:向“有為政府”轉型
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少喆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預計2024/2025年度財政赤字達到1000億元港幣,比原先估計的481億多了一倍以上。儘管財赤低估並不罕見,在上一財年,財赤1016億就比預算544億高了一倍,但最新的財赤數字仍引發廣泛關注。 行政長官李家超3日表示,財政赤字主要是因為賣地、樓市印花稅及股票印花稅收入低於預期,加上政府推出的逆週期政策,維持政府工程等開支,支援中小企及協助轉型期企業等。 不過,對於香港近年來財政狀態,各界看法並不一致。有意見稱政府需要開源節流,盡量減少財赤的產生。但也有意見認為,財政赤字的擴大不是危機,反而是香港政府進一步擴大在基礎設施、企業科創、住房和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投資,推進經濟“上臺階”的重要契機。後一種意見,實際上是看到香港特區政府正從傳統的“小政府”向“有為政府”理念的重要轉變。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採訪時表示,香港目前1000億規模的財政赤字,相對於本地GDP約3萬億的經濟總量來說不算高。就常用來考察的財政赤字/GDP這一標準來說,美國該數字一般在6%到8%之間,中國內地則是3%左右。香港一直在財政上還是比較穩健的,所以之前才能拿盈餘給市民發“利是”。 據香港政府資料,香港2019/20年的財政儲備為1.16萬億元,當年財赤1057.5億元。到2020/21年財赤2325.4億元、2021/22年盈餘293.6億元、2022/23年財赤1223.4億元、2023/24年財赤1016.2億元,到最新估算2024/25年財赤1000億元。近年來,香港財政赤字多數年份穩定在1000億元左右,今次的財赤基本也在這一水平。 余凌曲還表示,香港財政近年來的變化,體現出政府思路的改變,即向“有為政府”的轉型。香港政府近年來大力扶持創科企業發展,以投資促增長,這些都需要財政開支保障。財政赤字是現代財政調節的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老百姓的福祉,之前香港缺乏科創等需要扶持的產業,財政盈餘才採取了直接“發錢”給市民的方式。而像新加坡等“開發型政府”,通過政府投資引領企業、促進增長是常見手段,財政更多要為經濟發展服務。 余凌曲分析,近年來隨著香港經濟週期與國內趨同,香港政府的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與內地的一致性也在提高。此前,香港就推出了科創投資基金,應是參考了內地的做法。目前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十萬億置換地方債”等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進行逆週期調節,香港目前的財政做法,也與此是一致的。相比之下,香港無法進行貨幣政策的配合,則是一種缺失。 近年來,香港政府為解決長期以來積累的產業老化、住房不足等問題,在財政開支方面有所擴大,產生了一些赤字,但這些赤字不是因為政府行政開支而增加。余凌曲介紹,內地近來在約束財政開支的時候,也都區分了“行政性開支”和“事業性開支”,“砍”的主要都是行政性開支,包括深圳公務員已經多輪降薪,但對教育、醫療等事業性開支則加以保證。他認為,香港政府不存在養老金等負擔,未來財政穩健性不存在太大問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