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業界:“一簽多行”旺丁 創新迎變旺財 香港中通社12月26日電 題:香港業界:“一簽多行”旺丁 創新迎變旺財
作者 梁嘉軒 穿著深藍色外套和長褲、戴最新型號耳機、牽著26吋行李箱的深圳學生,在香港周末街頭的出現頻率略為提高,這是深圳恢復對港“一簽多行”後記者的觀察。縱然平日要上學的學生表面上不受過去“一周一行”的影響,但卻影響到負責“付錢”的家長。 12月1日,深圳市戶籍居民赴港“一簽多行”安排恢復,並擴展至持深圳居住證的非戶籍居民。12月上半月,香港入境處共錄得內地入境旅客146.9萬人次,上月同期增長22.26%、去年同期增長12.98%,訪港旅客呈逐步回升趨勢。 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副理事長鍾博文觀察到,香港尖沙咀、中環等主要商業區,市面人流明顯增加,除了商場的節日促銷活動外,“一簽多行”也起到正面作用。 市民普遍歡迎恢復“一簽多行”政策。瀏覽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數據,“一日遊”“打卡”“小眾”等成為近期“香港旅遊”搜索下的高頻詞。關鍵詞“一日遊”體現出“一簽多行”的特性,而“小眾”“打卡”等則反映出當下訪港內地旅客追求獨特的旅遊體驗。 除了旅遊體驗,旅客消費態度也有所轉變。“一簽多行”時隔10年歸來,過去的旅客熱愛來港買黃金和日用品,如今香港商戶在租金壓力下,難以維持價格優勢,加上內地電商發達,來港買日用品對比過往明顯減少。記者在過去的傳統“水貨”集散地觀察,並未發現“走水貨”的現象。 不過,少買日用品不代表香港購物不“香”了,而是“香”的方式不同。鍾博文說,隨著深圳高速發展,不少到深務工的都是高科技、投資等高增值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可觀,因此來香港購物並不是為了價格優勢,而是為了相機等在內地補貨速度可能不如香港的商品。 鍾博文舉例指,如旺角一個專門賣相機的商場,有很多年輕旅客購物,其中不少更是自媒體博主,通過小紅書、朋友圈等分享方式,吸引更多共同圈層的消費者到來。 據統計,2014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人民幣4萬元,2023年為人民幣7.7萬元,升幅接近翻倍,反映深圳高新行業從業人員消費能力強。不少攝影、音樂、動漫愛好者會專程到港“尋寶”,這些消費者“千金難買心頭好”,商機亦無可限量。 街上雖少了“水客”,但拖着箱子到處走的現象仍存在,這是剛從深圳回來的港人。在“港人北上”的熱潮下,香港零售市場恢復未及市場預期,因此縱然零售業界看好恢復“一簽多行”後帶來的銷售表現,商業部署仍較為保守。鍾博文認為,現在來港消費的內地旅客不再單純因為價格因素,因此商家更需強化本地特色或產品質量等其他價值,吸引顧客消費。 如今,不少訪港旅客都是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就算每周可以無限次來回港深,也難被一成不變的旅遊體驗吸引。因此,有意見認為香港商戶與其埋怨港人北上和內地旅客消費意慾降低,不如大刀闊斧,放棄以低價招徠生意,而是通過改善服務、強調自身特色等“軟實力”,為自己爭取議價能力。 在港穿著深藍色深圳校服的學生增加,不僅是“一簽多行”恢復的信號,更是深圳年輕人熱愛訪港的信號。從價格敏感的“水客”到追求個人體驗的年輕人,意味着營商手法不能再故步自封。香港將如何把握商機、香港有何特色,值得商家與市民大眾一同探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