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美國對華加征10%關稅適用於香港 學者:可如此應對 香港中通社2月6日電 題:美國對華加征10%關稅適用於香港 學者:可如此應對
中通社記者 王少喆 中美貿易戰再波及香港,5日起,首次涉及由香港製造、進口及轉口的商品,與中國內地產品一樣,都要正式報關及加徵10%關稅。特區政府對美國向香港產品加徵關稅表示強烈不滿,表示將循世貿組織途徑捍衛合法權益。學者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採訪指出,香港對此能做出的直接反應選項有限,但可依託國家的反制措施做出反應,長遠可效仿內地拓展更廣闊市場。 針對美國的關稅戰措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對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表示,香港在WTO內是獨立的經濟體,外界原本預測美國關稅處理會有所不同,但事實上美國採取了相同的對待,這是美國出於政治考量的做法的問題,並非香港本身的做法導致。 對於香港可能做出的應對,麥萃才表示,香港本身執行的是自由貿易政策,並無對外國商品徵收關稅,因此,直接能够採取的措施比較有限。任何更改關稅措施的做法,都可能影響到香港作為報稅地區的聲譽,被認為是放棄了自由市場政策。而且,即使是反擊,因為香港和美國體量差距巨大,也不容易對美國形成震懾,比如,類似加拿大、墨西哥這樣規模的經濟體,也難以反制美國的關稅政策。 因此,麥萃才認為,更好的做法是,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依託國家整體的反制措施,由中國國家出面反擊美國的關稅戰。 麥萃才表示,美國目前是香港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內地排第一,東盟第二,但香港本地產品出口到美國的總額,僅59億港元,相比香港3萬億港元左右的GDP來說,所佔比例很小,因此美國加征關稅對香港本地產品對美出口影響不是很大。不過,有大量中國產品經香港向美國出口,即經香港的轉口貿易,這部分佔到中國對美出口的20%,美國的關稅戰會影響到香港相關的物流行業。對這部分的影響目前還不好估算。 針對美國不斷升級的關稅戰舉措,麥萃才認為,長遠來說,香港應該進一步開拓歐洲、東盟、一帶一路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避免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參考中國內地情況,資深財經評論員魯寧此前在香港新聞網曾撰文稱,據WTO統計,2012年,中國對美西方出口占到全部出口的近七成,去年的新格局是,中國對美西方出口份額占比已歷史性降至約三成,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對“南方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已占到全部份額的近七成。 魯寧認為,香港與美國經濟關係總盤子一直在縮小,因為內地通過香港對美轉口貿易一直在縮量。香港製造業空心化,服務貿易總盤子又有限,從長遠看,香港與美國經濟關聯度會繼續減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