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時政

新華社評論員:夯實香港發展安全根基 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分享到:
2024-03-20 15:3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夯實香港發展安全根基 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新華社評論員

香港特區立法會19日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以下簡稱“香港國安條例”),順利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這標誌著香港特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取得重大進展,補上了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的漏洞和短板,為香港加快實現由治及興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是新時代新征程“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香港國安條例的制定實施,必將進一步夯實香港發展的安全根基,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香港中通社圖片

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國家憲法與香港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中央通過香港基本法第23條授權并要求特區自行立法維護國家安全。香港特區依法完成23條立法是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落實基本法以及全國人大“5·28”決定和香港國安法相關規定的應有之義。

新通過的香港國安條例對基本法第23條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作了規管,并適應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實際需要完善了相關制度機制,使香港特區能够全面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它和已實施的香港國安法有機銜接,共同構築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防線,共同成為護衛“一國兩制”的重要法律保障。

法不可不立,國不可不安。2019年“修例風波”的慘痛教訓警示我們,香港面臨的國家安全風險一直真實存在、隨時可能爆發,不能須臾放鬆警惕。高質量完成23條立法,將有效遏制外部敵對勢力妄圖“亂港遏華”、反中亂港分子持續興風作浪的風險。

香港國安條例的制定獲得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彰顯香港邁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的愛國愛港新氣象。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堅決扛起重任,堅定推進立法工作。公眾咨詢科學有序、公開透明、高質高效。特區政府舉辦近30場咨詢會,詳細解說咨詢文件,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從各主要政團、社團到各主要商會、專業團體,社會各界紛紛發聲支持立法,“保安全、謀發展”成為最強音。在港外國商會和企業也以不同方式對立法表示理解和支持。

法案審議依法依規、嚴謹務實,充分體現特區邁向良政善治的新風貌。在法案審議過程中,特區立法會議員認真履職,積極反映社會關注,嚴格依法對法案進行全面細緻的審議。特區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連續開會,完成對條例草案及修正案的逐條審議,使條例內容更清晰、定義更準確,令社會大眾更放心。整個審議過程依法、高效、專業,反映出特區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動新模式,成為特區新管治團隊一起為民做實事的最新例證。

香港國安條例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保障權利自由及經濟發展之間取得了良好平衡。有關條文嚴謹、合理、恰當,符合香港實際和國際通例,嚴格遵循法治原則,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權,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特別是普通法國家立法經驗,充分吸收香港社會熟悉的現行法律規定,充分保障居民福祉和權益,充分保護特區內的財產和投資。

“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這是中央政府的堅定決心,也是香港社會的共同願望。23條立法順利完成,將為香港改善營商環境、提升競爭優勢提供堅實保障,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香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

香港國安法制定實施3年多來,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指數持續回升,國際機構對香港營商環境評價正面積極。特區政府統計顯示,2023年母公司在海外或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達9039間,恢複至新冠疫情前的高水平。沒有了後顧之憂,香港社會可以心無旁騖、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同時為世界各地投資者和人才提供更安全、更可預期、更具吸引力的營商和生活環境,繼續成為人們投資興業的熱土。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香港國安條例的通過與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重塑區議會制度一道,構築起“一國兩制”下特區維護安全穩定、促進良政善治的制度體系。這將讓香港更有底氣應對可能來襲的風險挑戰,更有保障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我們相信,在中央大力支持和香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加快實現由治及興的基礎將更加牢固,獨特地位和優勢會更加突出,“愛國者治港”強大效能會更加彰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必將譜寫出更加精彩的新篇。  (完)

【編輯:陳偉根】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