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月2日報章社評:妥善管控風險 落實“逆向隔離”香港新聞網9月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1日表示,粵港雙方將推進“逆向隔離”方案,香港報章關注“逆向隔離”如何落實具體細節。 《商報》發表社評:妥善管控風險 落實逆向隔離 文章指,香港有充足條件落實“逆向隔離”,首先,啟德、竹篙灣、河套區都有大量空置隔離設施,只要妥善利用這些資源,可紓緩內地檢疫酒店的負擔;其次,紀律部隊和衛生當局也有管理隔離設施的豐富經驗,沒有人手不足的問題。粵港兩地需協調處理好細節問題,包括兩地確診標準如何統一、實施“逆向隔離”後以什麼方式閉環、可增加多少名額北上、通過哪個口岸落實等等,都需要專班深入磋商。每個環節都要符合科學原則和內地疫情防控的要求。香港單日確診個案重上萬宗,香港更要以最嚴格的標準把好關,必須確保“逆向隔離”不會為內地疫情防控帶來額外風險。 《大公報》發表社評:“逆向隔離:配套措施須嚴格嚴謹 文章指,“逆向隔離”要讓內地放心港人安心,首先要嚴格按內地的標準推進,地點可選擇在河套區,其原因就在於便於管理,香港要全面“對接”深圳的隔離標準。特區政府可考慮由國家衞健委派員監督、協助管理,採用符合國家要求的核酸檢測標準。要讓深圳市相信香港的做法不會大幅增加疫情輸入風險。其次,要為“熔斷機制”做準備,防疫隔離涉及“閉環管理”的問題,市民日後在進入河套進行隔離前,不能自由出入,須以直通巴士進入,也不能再接觸未受隔離的人員,避免出現一宗“漏網之魚”而令整個“逆向隔離”被迫中斷。未來很可能會有一個“熔斷機制”,即出現什麼情況下,“逆向隔離”要叫停,而一旦叫停,接續的工作又如何落實,不致出現混亂,也是對特區政府的考驗。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內地本港疫情再起 逆向隔離好事或要多磨 文章指,即使“逆向隔離”開綠燈,問題是社區隔離設施畢竟不是酒店,能否滿足市民或海外人士入住要求是項挑戰。特區政府為了盡快興建隔離設施,設備相對簡陋,有的未必有獨立廁所,也未必能應付大量入住人士使用視像會議來處理公務,服務未必到位。因此,當局應設法讓隔離設施多元化,考慮使用檢疫酒店作隔離,讓檢疫人士多個選擇,才能為酒店業帶來商機。 《明報》發表社評:“逆向隔離”促往來 取信內地最關鍵 文章指,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叫停航班熔斷機制、抵港檢疫門檻放寬為“3+4”,對外通關已見進展,對內通關尚要急起直追。內地抗疫事關14億人,須以大局為重,未來一段時間,相信仍會堅持動態清零,認為10月中共二十大後內地會馬上放寬通關,未免一廂情願。香港早已不存在清零的可能,無望與內地免檢疫通關,但仍可設法簡化或調整檢疫程序,爭取“有限度通關”,在不增加內地疫情風險下,擴大往來兩地的大門,同時為市民北上減少不便。“逆向隔離”是眼前最有機會成事的突破點,港府需要積極配合內地,確保細節安排能令內地放心。 《信報》發表社評:確診雖逾萬 港府仍須兩條腿走路 文章指,“逆向隔離”需要香港與深圳等地衷誠合作,我們主觀上樂見其成,但客觀上尚有種種不確定因素,唯有拭目以待。除“逆向隔離”外,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特區政府考慮在11月結束入境者酒店隔離政策,趕在金管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和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之前,以示香港已恢復正常。若要對內通關,必須得到內地答允方可成事;若要對外通關,操作性則簡單得多,因為主動權在特區政府手上,只須放寬現行的“3+4”安排,假如是“0+7”之類的辦法,可望朝着對外通關跨進一大步。儘管日增確診病例逾萬宗,不過輸入個案的比率甚低,實在毋須過度擔心結束酒店隔離政策等於“引狼入室”。(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