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深度專訪:香港可促成中西醫協作模式走向國際

分享到:
2023-05-16 18:3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16日電 題:深度專訪:香港可促成中西醫協作模式走向國際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香港醫療體系一向以西醫主導。新冠疫情下,科研證實能緩解症狀、改善“長新冠”的中醫藥成為“抗疫功臣”,中西醫協作治療再次走進公眾視野。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榮譽臨床助理教授盧景勳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歐國賢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談目前中西醫協作面對的困境、治療方法的溝通與實踐等。


hk_c_image.png


  中西醫協作有何難

  香港醫管局早在2014年推出中西醫協作項目先導計劃,初期為三類特定病患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包括中風、癌症紓緩、肌肉及骨骼痛症。不過,計劃推行以來反響平平,截至去年底,只有約3000名病人參與。

  “其實我們接觸到的市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接受程度都很高。”盧景勳指出,香港醫療以西醫循證醫學為本,公立醫院住院及門診主要根據西醫國際性臨床指引提供治療,病患難尋求中醫意見,需要資源配合,如增加中醫服務;其二,業界要找出更多中西醫各有強項、可互相補足解決的病類。

  問題是,坊間許多調查將中西醫放在對立面,對比其治療有效性、求診比例等,導致一些人對中西醫的印象停留在競爭關係,有著中西藥同用易相沖、中醫療效慢等偏見。

  “醫學經過臨床認證,有助廣泛應用、普及。”歐國賢說,這不只是驗證一類藥物或療法是否有效,更是要證明中西醫結合這個醫療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對病人康復有好處,甚至比單一的治療方式更具優勢,例如減低住院率、病情嚴重程度等。

  打破誤解對立

  盧景勳以慢性濕疹為例,西醫的強項是臨床診斷,可分析病種、病因、病情,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但病人因個人體質不同,有時存在病情反復的情況,可以配合中醫治療,取長補短。歐國賢亦以癌症治療為例,中西醫在治療、康復、紓緩治療期等都有結合治療的契機,所以雙方要探索疾病的哪些階段可以進行協作,發揮優勢。

  歐國賢認為,中西醫的醫療理念相同,都是標本兼治;診斷相通、階段策略相通,會根據病情採取不同療法。不過有時醫療語言不同,例如西方營養學所說的乳糖不耐,部分屬中醫的脾虛濕滯體質,都應該慎用牛奶。“雙方需要多交流,建立共同語言和合作契機。”

  香港擁有優質的醫療水平,在國際上享負盛名,專業的中西醫人才在此匯聚,是發展中西醫協作的最佳平台。

  盧景勳形容,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香港醫療體系中還處於“嬰兒”階段,需要政府和業界多推動。在資助研究、臨床實驗的同時,增加配套讓研究成果落地,應用在醫療體系中,促進中西醫配合交流。未來或能提供中西醫結合的臨床診療指引,讓這個醫療模式走向國際化。


hk_c_image.png


  探索協作模式

  業界正在積極探索中西醫的合作模式。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是香港首間由中醫及西醫共同管理的診所,探索中西醫病歷共享、醫療環境資源運用、轉介制度、風險管理等問題,未來或能為同業提供參考。

  經過新冠一役,醫學界對重整中西醫協作項目、增加中醫資源的呼聲不斷增加。特區政府也積極回應,將中醫診所政府資助的門診名額增至80萬個。

  硬件方面,香港的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也將在2025年落成,醫院將提供中西醫協作形式的臨床服務;檢測中心則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為中藥的安全、品質和檢測方法建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推動中藥國際化。

  採訪尾聲,歐國賢對記者說:“也許5年後,相同的問題,我們的回答會很不一樣。”(完)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