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港澳 ->社會

健康通|長期照顧中風者儼如“看不見盡頭” “夾心人”壓力不容忽視

分享到:
2023-11-08 18:0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8日電(記者 黃璇)  忙忙碌碌是港人寫照,十年前,中風患者黃敬熙也是終日營營役役、不分日夜辛苦賺錢。然而,50歲那年突如其來的中風,似乎令一切都停擺。黃敬熙坦言,確診中風後,在醫院度過的第一個星期,是他人生的最黑暗時期,“都說風雨同路,對我來講簡直是一場黑雨。”

黃敬熙十年前、50歲時患上中風。(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延伸閱讀】

健康通|44歲女子中風險癱 家人一句話激勵重拾人生

黃敬熙原本是個活潑、外向的人,然而中風後變得愈來愈自我封閉:以前喜歡的電視節目,現在都不看了;食欲差,睡不好,而且變得沒有自信,不敢獨自面對外人,變得不修邊幅,“最初兩年連鏡子都不敢照,接受不了當時的自己。”直到中風兩年後,心態才逐漸向積極的方向轉變。

的確,突如其來的中風,可能為患者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衝擊,患者情緒容易變得低落,有機會出現抱怨、暴躁等負面情緒,當基本的日常起居生活也要別人協助和照顧時,亦憂慮往後的生活及將自己當成身邊人的負累。而黃敬熙在過去多年也一直積極復健,並參與多項社區活動,包括唱歌、游泳、做義工等。

黃敬熙分享道,如糾纏於昔日健康的身體、美滿的人生,其實無助於面對日後的挑戰。對中風患者而言,明白始於足下相當重要,要相信仍可以令自己及身邊人的生活更豐盛,因此中風患者要學習善待自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放鬆,多和親朋好友聊天,勿封閉自己、標籤自己。

中風患者要學習善待自己,勿封閉自己、標籤自己。(圖片:Unsplash)

此外,黃敬熙亦十分感激太太對自己不離不棄,“照顧者一方面要照顧患者,同時也要兼顧自己的生活,精神負擔不輕。”他形容太太以前身形較豐滿,自從太太成了家裡的“主心骨”,身形憔悴削瘦了不少。家庭成員中風是家庭額外壓力,而照顧者可能因缺少社會資源與照顧資訊,加上可能同時得面臨工作者、母親、女兒等多重角色的“夾心人”,覺得恐慌無力。

譬如一對年紀相若的老夫婦須互相照顧,也容易身心疲累。倘若患者行為負面,例如拒絕覆診,不肯服藥、不接受治療方案,不願參加社交活動,又或不滿生活習慣改變,例如堅持要親身去某地處理某事,這些都會加重照顧者的壓力,令他們感到困擾。在多方面的壓力下,也易造成照顧者的情緒困擾,出現情緒問題,因此照顧者的心理情緒亦不容忽視。因為照顧者保持良好情緒,才能讓被照顧者過得好。

而本港近年內,出現多宗懷疑照顧者不堪壓力、傷害長期病患親屬的倫常慘劇。光是今年首9個月,就有至少6宗涉及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悲劇。若要追溯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三年(2020至2022年),累計至今超過20宗照顧者殺人事件,即每隔3、4個月就有一個家庭因為照顧者不堪重壓而支離破碎。這些案件被公開之後,不免令人傷感,但其實問題存在已久,要解決問題,政府除了須向照顧者提供更多適切及長期的支援外,亦應及早主動找出這些家庭,避免慘劇一再發生。

(香港新聞網製圖)

遇難事,不避事,理應是社會的處事原則。接二連三有照顧者不堪壓力而尋短見,告訴我們不能再忽視這個“社會炸彈”。有立法會議員就呼籲,政府應盡快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以照顧者作為對象展開更多服務,包括盡快於十八區設立照顧者服務支援中心,為全港數十萬名照顧者提供包括暫託、情緒支援,照顧技巧訓練等一站式服務。另一方面,政府亦須增加院舍人手,確保入院的被照顧者能得到妥善照顧,讓院舍成為照顧者的安心之選。有時候,照顧者成為照料老弱家人的主要責任人,社會即使未能完全分擔他們的工作,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整個社會與他們一起同行,需要支援以至輔導等,總有人在他們身邊。

而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亦有提及為減低照顧者的身心壓力,政府9月啟動“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提供諮詢、輔導、暫託服務配對等專業支援,亦會推出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便利和鼓勵照顧者及時尋求協助。政府會繼續支援照顧者,包括以荃灣及南區作為試點,由“關愛隊”透過探訪或接觸,協助識別有需要支援的照顧者,將個案轉介至相關社會福利單位跟進。在檢討成效後,會考慮擴展至其他社區,並會協助“關愛隊”轉介住戶安裝“平安鐘”。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