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報章1月23日社評摘要香港新聞網1月23日電 香港多份報章23日對深港發展、濫用公屋等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更高格局看前海創新機制助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步伐加快,合作區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昨日,位於深圳前海的滙豐銀行新辦公大樓正式揭幕,該大樓是滙豐在華南地區投資持有的首座綜合辦公大樓,既體現了該集團對大灣區前景的信心,亦反映了前海的良好發展勢頭。前海是支持香港優勢產業拓展內地市場的重要載體,也是內地企業通過香港“引進來、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抓手,有助鞏固提升香港“三中心、一高地”地位。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香港社會各界要站在更高的格局,積極主動作為,創新政策機制,全力推動前海加快發展。未來要致力把各發展中的難點、堵點一一打破;將“不通”變成“通”,將“不順”變成“順”,推出更多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措施,讓香港和海外的人才和企業,以至普羅市民,都可以抓緊擁抱灣區的無限機遇。 《文匯報》發表社評:多管齊下打擊濫用公屋 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房委會及房協打擊濫用公屋資源的工作,對相關工作予以肯定,同時提出31項改善建議,包括與內地及澳門相關部門建立渠道,追查公屋租戶有否境外物業等。公屋資源寶貴,現在仍有大批居住在惡劣居所的居民等待“上樓”。房委會、房屋局等專責部門及機構應從善如流,採取多管齊下措施,加大打擊濫用公屋行為,提高執法效率,確保公屋資源善用,編配給真正有需要市民。打擊濫用公屋力度有待加強,申訴專員公署給予的改善建議,有針對性且切實可行。例如建議房委會和房協建立與內地、澳門相關部門的合作機制,透過機制可較便利地取得租戶是否擁有內地或澳門物業的資料。現時香港與內地、澳門在不少方面已建立跨境數據聯通的機制,包括長者醫療券、“港車北上”用到的資料聯通等,增設物業的跨境查詢機制,相信在技術上並非難事,關鍵是政府努力推動、達成。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公屋姓“公”眾怒難犯 申訴專員公署就當局打擊濫用公屋工作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多項不足之處,包括發現有公屋租戶在申報表作出虛假聲明,隱瞞有物業及租金收入,多份申報表均出現多個可疑之處;房委會過去7年,就濫用公屋個案檢控率最高只是4.2%,未能達致足夠阻嚇力。提高阻嚇力是打擊濫用公屋的需要。申訴專員公署表示,政府對濫用租戶懲罰過輕,即使非法轉租牟利、在單位內存放私煙、開賭甚至藏毒等,最嚴重後果只是終止租約及5年內不可申請公屋,過往檢控率最高只有4.2%,被發現時已超出法例追究時間。凡此種種,顯然無法對違規者作出有效懲罰,犯禁者付出的代價並不高,變相助長了一些人的僥幸心理,想矇混過關,以為“過咗海就係神仙”。“打濫”不及時、不重罰、不嚴懲,就無法體現社會公義,房委會早前建議對《房屋條例》作出修訂,將嚴重濫用公屋刑事化,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一年,若順利通過實施,將大大提高違法成本,增強阻嚇力。輔以將富戶政策涵蓋所有出租屋邨的租戶、加強資料審核、提高檢控率,以及建立渠道便捷獲取租戶是否擁有外地物業資料等,多管齊下打擊濫用公屋,得民心,順民意,必將受到市民支持。(完 【編輯:徐嘉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