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論壇

(中通論壇)美國現對華理性聲音 專家指尚難扭轉大局

分享到:
2021-07-09 18:49 | 稿件來源:香港中國通訊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7月9日電 題:美國現對華理性聲音 專家指尚難扭轉大局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婕舒

  美國近日出現對華理性的聲音,40多個團體7月7日致信美國總統拜登,敦促其避免與中國對抗,指其對華政策正在毀滅世界;另有知名學者及前高官近日也批評了拜登對華政策。這種聲音能產生多大力量?美國問題專家認為,目前仍然微弱,還不足以扭轉大局。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 7日報道指,美國“日出運動”“憂思科學家聯盟”等40餘個進步團體當天致信拜登及國會議員,敦促他們將與中國的氣候合作放在優先地位,並遏制美國在香港、新疆等議題上的對抗中國態度,“這種對華政策是巨大錯誤”。

  這並非美國進步人士第一次批評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今年5月,一些民主黨議員及60個組織呼籲拜登,不要把中國變成“21世紀的蘇聯”。

  此外,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歐緯倫7日也在《國會山報》撰文批評,拜登政府缺少與中國打交道的專業經驗,導致其亞太政策出現連串失誤,包括斷言“美國對華接觸失敗”、在台灣問題上幾乎放棄“一中”協議等。這些失誤令其難以對抗中國。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8日公開指出,中美都不應謀求技術壟斷,他還呼籲兩國領導人展開對話。

  在美國兩黨形成反華共識的大背景下,這些進步團體、學者、前高官、商界等發出的理性聲音,有多大的能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征9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非但不見緩和,反而愈發呈現針尖對麥芒的態勢。這種氛圍下,上述現象的出現是好事,值得肯定。”

  袁征續指:“美國本是一個多元社會,同一黨派內也會出現不同聲音。但目前來講,這種反對抗中的聲音還是非常微弱的,影響力也非常小,尚不足以改變整個美國社會、政界、戰略界對華消極的氛圍。”

  Politico指出,這些進步團體的呼聲,是持續數月之久的民主黨進步派和溫和派之間的最新交鋒。這種黨內角力可能會決定未來數年的美中關係。

  這種理性聲音能否繼續壯大,最終成為中美關係改善的契機?袁征認為:“不排除未來這種理性聲音會逐漸擴大,獲得響應。但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還需進一步觀察。其關鍵在於拜登及其團隊的態度。若團隊內部有想法、有需要逐步調整對華政策,那麼這些人的聲音就更可能被聽到和採納。”

  袁征坦言:“不過目前,美國無論是共和、民主兩黨內,都沒能出現一位戰略家或政治家,能有魄力這樣做。”

  “還有一種條件下,這種理性呼聲也可能發揮作用。那就是中美關係真的出現大問題,走到戰爭邊緣。那時,美國原本的對華強硬派可能會發現危險,兩國領導人、戰略界、社會可能會重新思考兩國未來,這可能促成理性探討。這種情況並非壞事,但需雙方有掌控危機的能力。”袁征補充道。

  歐緯倫將中美關係持續惡化,歸咎於拜登團隊缺乏對華經驗,這一分析有道理嗎?

  袁征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雖然拜登政府主要人物對華經驗確實不多,但其團隊中也有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等‘知華派’,拜登本人對中國也有較多了解。”

  袁征接著說:“關鍵在於中美的確存在結構性矛盾,意識形態分歧又加劇了猜忌對抗。這是任何人上台都迴避不了的。同時,美國社會面臨移民、種族、貧富分化、社會分層、政治極化等日益增多的問題,而中國的施政相對平穩、高效。這令美國人的焦慮感逐漸上升,越來越不自信;疫情又強化了這種焦慮,美國戰略界目前也誇大了中國的力量。這些對中美關係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

  袁征指出:“這是任何人上台都很難扭轉的,尤其拜登並非一位戰略家,大概只能起到過渡作用,不能對他期望太高。許多主客觀條件限制了他的選擇,令他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美國主流對華態度。”(完)

【編輯:mahua】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