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未雨綢繆是政府良政善治的“標配”

分享到:
2022-08-27 14:3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港生北上就讀遭遇“過關難”的問題在中央部門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全力以赴的努力下,獲得解決。這令學生及家長,以及關心此事的香港各方人士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就是特區政府將細節做好,令學子北上能夠順暢進入學習環境,開啟人生一段新的里程。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事件體現了中央對香港青少年成長的關愛,也是特區政府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重要講話精神。但同時,也給特區政府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提醒特區政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遊刃有餘,沒有準備就易於陷入被動。而預則立的前提,必須是有洞見能力和主動意識。有一句俗語:“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先知先覺”是指對事物發展的認識早於一般人,最先洞察到問題;“後知後覺”指對事情的敏感度比較遲鈍,察覺問題較晚;“不知不覺”那就是一直懵然不知,實不可取。

對政府治理來說,最佳的狀態當然是先知先覺。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察覺細微的隱患和事件的動向,並加以防範和提前介入,就可以避免任何小事件演變成大事件,小問題引發大風險,甚至出現風險傳導引發民怨。這並非危言聳聽,香港過去那些年相關教訓很多。當時市民大多以“不敏感”來評價一些人的行為。而這種“不敏感”遭致的後果,影響特區政府形象,甚至可能令社會陷入“塔西佗陷阱”,影響政府施政。其結果整個社會都無法承受。

如今香港進入“愛國者治港”新時代,對香港的治理我們充滿期待。由治及興的前提是特區政府治理的良政善治。其中,未雨綢繆是良政善治的“標配”。從兩個月施政來看,本屆政府至少在抗擊疫情上,對未雨綢繆有較明確的認識。特區政府一方面堅持就疫情可能擴散,感染人數會上升做好醫療、隔離、“紅黃碼”技術等預案;另一方面考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大都會的特點,根據病毒變種情況和科學的大數據,為海外入境香港提供更多便捷,為經濟重振創造條件。雖然其間依然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政府的努力和思考市民都看得清楚。

我一直提議,政府要有自己的智庫機構服務良政善治。政府智庫是什麼,是政府的“大腦”,也是政府的“瞭望哨”。既要給政府提供研究報告,提出建議;也需要隨時跟進政府的施政反響和整個社會動向。據此,政府既能保持穩定的政策,也可以因應內外時局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在錯綜複雜的施政環境中遊刃有餘。此外,政府需要高度關注主流傳媒的報道。媒體長期關注社會動態,對社會的嗅覺和敏銳度極高,是政府關注民情動向的最好標的。

未雨綢繆的洞見能力既需要高度的責任感,也需要通過學習與實踐獲得。國家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是典型的學習型政黨,注重學習一切先進文化,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特區政府應學習借鑒。

中共中央政治局每年都會舉行多次集體學習,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一種重要學習形式並逐漸形成制度。從2017年10月開始,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經進行了41次集體學習。而今年到7月末,已經進行了6次集體學習,大批一流專家學者給領導上課。這些學習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治黨、治國、治軍,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重要領域。

本屆政府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的首屆特區政府,肩負重大歷史責任。無論是中央還是香港特區居民,都抱有極大的期待。特區政府也禮賢民眾,無論是到立法會參加“前廳交流會”,還是到基層傾聽對政府施政報告的建議,都體現了從善如流的態度和“開新局”的良好風貌。“未雨綢繆”,算是筆者給政府良政善治的一個小小建議。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建明)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直擊2025年春運首日的香港高鐵站:內地生排隊近一小時購回鄉車票
一塊錢竟也能買到日用品?記者深入香港“淘多多”尋其“生存秘訣”
【你不知道的香港】麒麟開光 造福四方!隱藏在香港村落中的“客家麒麟”
想看大熊貓去海洋公園 想感受大熊貓氣氛去香港南區!
歷屆最多!中國香港派出74名運動員出戰哈爾濱亞冬會 
“熊貓列車”本周六首航!高鐵限定款“熊貓皮膚”到底長啥樣?
詩仙翩然而至 舞劇《李白》震撼香港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