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蔡若蓮:愛國由認知、認同到實際行動

分享到:
2022-09-05 16:19 | 稿件來源:《紫荊》雜誌

【字號:

香港的學校課程及價值觀教育建基於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全面發展。我們通過持續優化學校課程,提升教師專業,營造校園環境,結合課堂內外,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全方位協助學生從認知、認同到實際行動,建立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引領他們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開創美好明天。 

想國家好 就是愛國

什麼是愛國主義教育?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過,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歷史上不少英雄豪傑,他們愛國愛家,雖然時代變遷,但他們的豐功偉績,傳頌至今。我記得《岳飛之少年時代》一文中,父親問岳飛:“使汝異日得為時用,其殉國死義乎?”岳飛說:“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何事不可為!”岳飛要以身報國家的立志是源於父母師長的教導,加上他強記書傳,熟讀歷史。想國家好,願意為國家好而努力,就是愛國。

愛國主義教育為什麼重要?國務院於2019年公布《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著力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引領同學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與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此,教育局積極履行推動國民教育的使命,培養同學的國民身份認同,教導學生愛國愛家,弘揚傳統美德,把國家富強、民族幸福作為人生的理想與個人努力的志向。

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要牢記歷史教訓。在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學習歷史、思考歷史、在歷史演進的規律中辨識方位、校準航向、實現價值十分重要。歷史教育可以為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事實上,歷史人物的奮鬥故事有助年輕人提早參悟人生,或見賢思齊,或躬身自省、強化修為,從而養成樂觀向上、艱苦奮鬥、愛國愛家的精神。

國民教育 課程重要元素

一直以來,國民教育是香港學校課程的重要元素,涵蓋國史、國情、中華文化、國家地理,以及與憲制秩序相關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等範疇,全方位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以及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教育局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行國民教育,通過持續更新與優化課程、開發教學資源、進行教師培訓、舉辦全方位學習活動等,培養同學的家國情懷。

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通過結合學科學習,培養同學的國家觀念。在小學階段,常識科設有“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學習範疇。中學階段,我們已於2018/19學年把中國歷史科定為初中獨立必修科目;並持續增潤中國語文和地理等科目的中華文化和中國地理的內容;又於2021/22學年在高中引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內容緊扣國家發展,讓所有學生能全面和準確地認識與國情、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相關的課題。

以史為師,可以凝聚中華民族5,000年的智慧。要讓同學能夠自覺尊重國家的根本制度,就要從學好中國歷史開始,引導同學理解“有史以來,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明白中國歷史與自己的關係,知道香港與祖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家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歷史,我們參與其中,從未缺席。除制定課程之外,教育局亦開發中國歷史自學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教材,結合重要節日,人物事跡,實地考察,讓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學習連繫生活,更活潑有趣。

價值觀教育 重視國民身份認同 

國民身份認同,是價值觀教育重要的板塊,教育局在2021年公布了《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清楚指出應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協助他們從小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尊重國家象徵和標誌(包括國旗、國徽、國歌),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明了身為中國人,有保家衛國的責任。此外,因應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我們向全港中小學公布了《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及15個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讓學校參照作整體規劃,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國家安全教育。未來,教育局將持續更新與優化課程,幫助學校更好地推展國民教育,建立學生的愛國情操及國家觀念。

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就要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國家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中心、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儀式等增強同學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為此,教育局持續開發與提供多元化學與教資源,包括新設立的“國民教育一站通”學生自學平台,涵蓋不同科目的相關教材,上載教育局網頁,支援教學。

多元化活動 助推國民教育

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有助推動國民教育,提升學生對學習國情的動機和興趣。我們通過舉辦各種學生活動,幫助同學活學活用,連繫生活,增加趣味。例如善用文化資源,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每一件珍貴的文物都當作“老師”,與博物館合作製作《細說文物——中國歷史教學資源冊》,讓文物細說古人事跡和文化故事。另外,我們通過推廣中華經典名句、舉辦“華萃薪傳——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計劃”,又與保安局合辦“國家安全齊參與”計劃等,豐富同學學習歷史文化的機會。

提升教師專業 促進學生交流

教師承擔推動國民教育的重任,專業能力與操守十分重要。教育局持續為現職教師安排不同模式的專業培訓課程,例如為全港中小學校舉辦“國家安全教育到校教師工作坊”,讓每校全體教師參與。至今,已有超過750所學校逾40,000名教師參與有關培訓,反應非常熱烈。我們會繼續致力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學的成效。

另一方面,與內地交流亦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一環,學生能親身欣賞國家山川地貌,感受歷史文化氛圍,可以培養對祖國之情,認識國家發展一日千里及多方面的成就。在“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下,教育局每年提供約十萬個交流名額,足夠讓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獲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此外,教育局已因應新的高中公民科發出通函,列出21條內地考察行程,讓學校籌劃及安排學生參加,其中包括鴉片戰爭博物館、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等,都是結合歷史學習的考察點。行程讓學生從多角度親身體會國家在歷史、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和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深化課堂所學,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另外,我們大力支持兩地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現時已有超過770所香港學校與內地學校締結成2,000多對姊妹學校,它們善用相關資助於師生互動交流及學習活動之上,並且建立情誼。

各界合作 營造愛國教育氛圍

教育局欣悉大部分學校能按照教育局的指引落實各項與國民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措施,並因應學校情況,在不同工作範疇包括學校行政、人事管理、學與教、學生訓輔及家校合作等方面制定適當的措施。部分學校更善用辦學團體、校外資源,透過跨校、跨界別專業協作,加強學生對國家歷史和發展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

今年,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教育局邀請了近年在香港學校音樂節獲獎的學校參與《我和我的祖國》音樂錄像製作。學校因應校情,自由參與,並由同學以不同組合的人聲演唱方式及中西樂器演奏,旨在讓同學通過活動,了解歌詞的意義及歌曲中含的意境,加深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同學的家國情懷和國民身份認同。短片播出後,同學的音樂天分和對祖國的心意,得到社會各界人士普遍欣賞。將來,我們會繼續創設不同的機會與平台,讓同學展示才華。

事實上,推展愛國主義教育不但需要學校的積極及全面參與,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堅定的支持,營造良好的氛圍,與學校攜手並肩,砥礪前行。我盼望大家全力支援學校做好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德才兼備,有承擔、有視野、愛國愛家的終身學習者,透過積極學習和實踐,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為國家和香港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作者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