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錢言:馬斯克“華盛頓之戰”的是非與得失

分享到:
2025-02-09 10:2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時代》周刊以《透視馬斯克華盛頓之戰》為題,以故事性描述開頭:

二月一日,一幫被稱為“道奇孩子們”(the DOGE kids,即跟隨馬斯克進入效率部年輕人,最小19歲),來到賓利法尼亞大街1300號,少許受到一些阻攔,沒有槍聲、沒有撕打,很快進入美國國際開發署總部。一個有著13000多雇員、運行了64年的聯邦機構,瞬間被接管。

美國國際開發署,是1961年9月4日由議會通過的《援外法案》而成立的機構。每年大約有300億到400億美元的資金由財政部撥款,用於援外,占整個美國援外資金的一半。項目種類從資助抵抗各種流行病疫苗,到支持各種媒體或記者,五花八門,是美國軟實力外交、樹立美國大國形象的重要機構。不可否認,絕大部分項目是從美國國家利益出發,做了美國需要做的事情,同時,對抗擊地區或世界性疾病(如非洲埃博拉病毒)、惠澤世界貧困地區人民,起到積極作用。

這麼巨大資金與眾多雇員,難免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馬斯克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公佈了一大堆資助的項目,包括贊助多國搞的跨性別各類活動。拜登任上通過了《尊重婚姻法》一案,讓美國全國同性婚姻合法化。這些資助符合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價值取向,就該機構本身執行層來說,不僅不是失責,而是忠實履行了自己職責。

同樣地,把美國兩大情報機構,以對特朗普是否忠誠,作為去留的唯一標準。如對FBI即聯邦調查局曾參與過調查特朗普的雇員,一律解雇。美國傳統上把政府官員分為政治官僚和技術官僚。政治官僚隨政黨更替而變動,技術官僚則以履責忠誠度而相對穩定。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打破美國一貫傳統,不是對本職、也不是對上級、更不是對憲法或法律,而是對他本人是非忠誠來用人。

關停并轉美國國際開發署,目前成為民主黨抗擊特朗普和馬斯克最激烈焦點。馬斯克一一公佈受到國際開發署資助同時也罵過特朗普的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和英國的BBC。BBC作了回應稱,開發署給予的資助約占BBC總開支的2%。馬斯克特別攻擊受資助主流傳統媒體,是別有用意的。此前就在他控制的X(即推特)上,攻擊傳統媒體不靠譜,號召大家都來他的X上。無非想壟斷話語權,讓他更易對民眾洗腦。

民主黨大佬桑德斯在社交媒體呼籲,馬斯克關并國際開發署,是讓非洲或其它地區許多需要接濟的病人或饑餓者送命,是嚴重損害美國國家形象的犯罪行為。

馬斯克的風頭遠遠蓋過現任副總統萬斯,由此帶來對馬斯克權責是非合法的質疑。CNN統計,在Google搜索馬斯克的頻度是萬斯的七倍。

有記者提問白宮新聞發言人卡洛琳:馬斯克非經民選、又未經國會,何以擁有這麼大大權力? 卡洛琳說,特朗普在競選時,馬斯克助選有力,就承諾讓馬斯克搞效率部。

美國一貫是以法律和秩序而著稱。老政客們也習慣了這些法律和秩序。特朗普和馬斯克都是商人,不受政治教條束縛,搞了一個效率部。效率嘛,哪里不需要效率?這就成為馬斯克想把手伸向哪里能到哪里的理由。按理,權力越大,崗位門檻越高。如各部部長任職須經國會質詢再表決通過,但馬斯克不需要經過這一程序,權力巨大,但不需產生法律程序。

民主黨人開始了街頭政治,也有人站出來提出要彈劾特朗普。移民群體、跨性別社團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加之特朗普內外政策的一天一變,美國分別在國內和國際,燒沸了兩鍋粥。馬斯克便是國內那鍋粥的夥頭軍。

是成就一口美味?還是連自己也被煮了?不好說。

(作者錢言:香港亞旅衛視常務副總編。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DeepSeek真實大測評!用過的香港人這樣說
特朗普加關稅 香港工商界有應對之策:找其他買家
香港寵物展 我們採訪了一群萌寵!
民青局新春酒會 特首連說三個“祝願” 麥美娟稱會讓香港年年“家和萬事興”
香港黃金交易所蛇年開市:紅盤高開 料金價“高處未算高”
拋寶牒、賞煙花、觀賽馬 在香港大家這樣過新年!
在香港如何“送龍迎蛇”?過農曆新年這些都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