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洪錦鉉:深港融合創新 加快“一區兩園”發展2025年2月8日至10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鹽田港進行調研。此次調研不僅是對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合作平台的實地檢視,更釋放了中央以制度創新破解融合壁壘、以協同發展重塑香港競爭力的戰略信號。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節點。這兩個合作區的建設和發展,對於香港經濟的多元化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物理聯通”轉向“制度聯通” 科技創新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河套合作區的建設不僅為香港的科創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還提升了香港在全球科技創新格局中的地位。通過加強與深圳的合作,香港可以充分發揮國際化科研環境和高質量人才隊伍的優勢,推動科創產業的快速發展。 河套區是夏主任是次調研的其中一個重點,他先後考察深圳園區與香港園區,走訪深圳的科技企業和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了解有關科創企業發展和河套“一區兩園”合作情況。並在考察河套香港園區時,聽取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介紹北部都會區和河套香港園區規劃建設及產業招商情況。 協同機制是推動“一區兩園”發展的重要節點,大灣區科創協同更需要從“物理聯通”轉向“制度聯通”,夏主任此次調研為兩地更好地實現“軟聯通”提供了頂層推力。 前海合作區則重點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夏主任在前海的調研中,聽取了關於前海規劃建設、聯合交易中心運營以及深港青年夢工場的介紹,並與創業團隊進行了互動交流。 前海的意義遠超經濟層面。其擴區至120.56平方公里後,成為深港規則對接的“壓力測試場”。前海合作區的建設為香港的現代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了香港服務業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發展。通過與深圳的協同發展,前海合作區不僅能夠提升香港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為內地企業提供國際化的服務標準和經驗,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鹽田港調研揭示了大灣區港口分工與香港經濟轉型的深層關聯。對香港而言,鹽田港的崛起既是挑戰亦是啟示:傳統樞紐地位需通過高附加值服務重塑,而非依賴單一物流功能。 鹽田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港口之一,在區域物流協同發展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夏主任在鹽田港的調研中,詳細了解了鹽田港的發展情況以及大灣區港口的協同發展情況。鹽田港的高效運營不僅提升了大灣區的物流效率,還為香港港口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持。 港口協同發展提升競爭力 香港港口在全球航運中佔據重要地位,但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也需要通過與內地港口的協同發展來提升競爭力。鹽田港與香港港口的深度合作,將有助於優化大灣區的物流布局,提升區域物流的整體效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通過大灣區港口的協同發展,香港可以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其在全球物流產業鏈中的地位。 夏主任此行既是對大灣區融合成果的階段性檢視,亦是對香港轉型的定向推動。河套、前海與鹽田港的實踐表明,香港的出路在於以制度創新激活“一國兩制”優勢,而非被動依賴政策傾斜。 (本文作者洪錦鉉為香港城市智庫召集人、觀塘區議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