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灣區

香港年輕人把漢服融入日常:現代都市中尋傳統之美

分享到:
2022-12-15 14:1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24日電 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漢服這一小眾文化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在香港,有一群熱愛漢服的年輕人組成“漢服香港”社團,身體力行地推廣漢服及中華傳統文化,把傳統融入現代生活。

近日,在新界荔枝角一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茶室內,記者采訪了“漢服香港”的三位負責人:依喵、流年和初晴。她們穿著不同形制漢服前來,與窗外車水馬龍的現代都市形成鮮明對比。

“漢服現已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90後”女生流年對記者說。她最開始接觸漢服是在2009年,“之前看古裝劇時感覺其中服飾非常華麗。接觸漢服之後,才知這些‘古裝’與成形制的漢服有很大區別。”隨著瞭解的不斷深入,她發現漢服不僅外表華麗、工藝講究,而且不同朝代的款式搭配各有特色,是一個龐大的服裝體系。接受采訪時,她身著立領短衫搭配馬面裙,屬於明代形制漢服。

漢服飾品   圖源:新華社

“以身作則,推動漢服融入日常生活”是“漢服香港”的宗旨。這個以年輕人為主的社團註册成立於2013年,是香港成立最早的漢服社團之一,目前成員已逾200人,其中九成以上為香港本地人。“漢服香港”外務主席依喵介紹,因社團成立前成員們主要活躍於各大網絡論壇,遂以論壇上的昵稱相互稱呼,這一習慣沿用至今。

依喵表示,社團剛成立時,許多香港市民認為這是“奇裝異服”,被誤認為韓服、和服的也不在少數。隨著漢服文化的流行,這種情況已大為改觀,許多“同袍”開始敢於身著漢服出行。

年初奧海城新年主題活動,漢服展示大受歡迎。  圖源:香港商報

“同袍”是漢服愛好者間的互相稱謂,源自《詩經·秦風》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漢服香港”社團成立後,鼓勵“同袍”們在重要節日身著漢服出行。例如每年11月22日“漢服出行日”前後,社團會舉辦相關活動,向香港市民展示漢服魅力。

在葵涌工業大廈有顧客來漢服工作室嘗試漢服造型   圖源:新華社

2018年開始,“漢服香港”逐漸向其他領域開拓,如成員們會在各學校間開展講座,為學生講解服飾形制、禮儀和穿搭技巧,或以漢服為線索,向學生們講解中國歷史及傳統文化。依喵說,如今社團已在全港18個區的中小學開展過相關講座,有許多學生在活動後會向自己詢問如何加入社團。

她介紹,尤其是最近五六年,隨著接觸及購買漢服的渠道逐漸增多,越來越多十幾歲的成員加入,社團變得更加“年輕化”。

“00後”女生初晴2018年前後才開始接觸漢服。受訪當天她身著明制立領短襖搭配馬面裙,向記者介紹了漢服的設計細節:很多漢服的後背正中都有一條筆直的縫線,謂之“中縫”。除了用作“正衣冠”外,也貼合人的脊椎,寓意做人要正直。

初晴告訴記者,除傳統漢服外,自己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將漢服與現代服飾混搭,創造獨特搭配風格,比如交領右衽上衣搭配牛仔褲。在她看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都市,市民對不同文化持包容態度,服飾文化亦然。“這種‘漢洋’混搭的風格剛好可以體現香港多元文化交匯的特點。”初晴說。

通过线下活动和社交媒体,陈雯雯结识了一批跟她一样热爱汉服的年轻人。为了把散布在不同地区的“同袍”组织起来,他们在2013年注册成立了民间社团“汉服香港”。

“现在我们社团已发展到两三百人,基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或者大学生,还有一些中学生。只要你喜欢汉服,都可自愿免费加入。”陈雯雯介绍,社团曾举办过多种多样的汉服文化活动,包括学校讲座、工作坊、茶艺及汉服巡游展示等,希望令更多人认识汉服。

谈及汉服带给年轻人的变化,陈雯雯表示,一些年轻人爱上汉服后,性格变得更加平和,更愿意静下心来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加成熟懂事,更愿意去倾听沟通。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多元文化在此汇聚碰撞,时装文化亦是如此。“但我们不能只追随一些西方潮流的东西,也要去寻找有我们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饰。希望社会能重视汉服文化的传承,‘汉洋’混搭也正好体现香港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特点。”陈雯雯说。(完)


【編輯:王軼南】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