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故事|被遺忘的小漁村 這裡的士多竟然賣這個…

分享到:
2023-11-05 08:3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5日電(記者 黃璇)  大澳漁村,大家都聽得多、去得多。然而,同樣位於東涌,座擁背山面海、有“小大澳”之稱的馬灣涌村,像是被時間給遺忘的村落——包括記者在內,不少人聽到馬灣涌村,第一反應都誤以為是在毗鄰青衣的馬灣島上。

雖同樣擁有棚屋,但馬灣涌村內在建築、生態環境、歷史變遷甚至整個村落的未來,其實都有大大的不同。眼見小小的漁港,變成今天的文青打卡點、釣魚愛好者的秘境,事隔半個世紀,面對地鐵即將進駐,需要大家一同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了解它到底是怎樣“活”過來的。

【延伸閱讀】

“唔該,一份菠蘿包!”

舞獅也分南北派?港式醒獅趣味談

(香港新聞網製圖)

位於東涌的馬灣涌村,是一個仍保持著昔日風貌的寧靜小漁村,這裡雖已隨著新都巿發展而日漸式微,可是會途經不少遺跡及鄉村生活風貌。正在進行中的港鐵東涌綫延綫項目和即將展開的馬灣涌碼頭重建工作,或會為當地帶來新面貌。而社企“街坊帶路”舉辦的社區導賞團,正是給公眾一次近距離探索馬灣涌村的機會。

“街坊帶路”導賞員Uma(左)與Abby。(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熱衷於走訪全港各區做義工的東涌街坊Abby,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街坊帶路”的培訓課程,令她獲益良多:“我住在東涌十多年了,發現自己對東涌的生態其實並不熟悉,我就好有興趣去參加一個導賞員培訓,選擇的題目就是‘馬灣涌的前世今生’。”而另一位導賞員Uma,則是約十年前從東涌遷至石門,喜愛行山的她常常路過馬灣涌村,偶然機會下報名參加導賞員計劃,令她對自己曾經居住過數年的社區有了更多的認知。

馬灣涌村與逸東邨相距僅幾分鐘步行路程。(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這日大家隨兩位導賞員從東涌逸東邨出發。逸東邨在香港,通常會和“配套不足”的新聞走在一起。這裡原先目標為建立一個支援香港國際機場的社區。逸東(一)(二)邨相加,擁有多達25座大廈,屋邨人口更是超過3萬人,算是人口眾多的一條邨了。但由於它不在港鐵綫上,和東涌市中心還隔了一座小山,社區配套問題可想而之。也正因如此,港鐵公司計劃從現有東涌站的鐵路隧道向西延伸約1.3公里,於逸東邨以西建造“東涌西”站,成為東涌綫的新終點站。Abby說,聽聞未來東涌西站位置,位於逸東邨以西,東涌河旁邊,料將於逸東商場及逸東(一)邨內設出入口。而由逸東商場步行只需5分鐘,就能進入馬灣涌,窺探這個小村的生活。

不同時段的馬灣涌村有不同的面貌。(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倘若在不同的時段到訪馬灣涌村,觀察這裡居民的生活,會發現原來不同時段的馬灣涌村都有不同的面貌——早上東涌居民會來這裡飲茶,釣魚愛好者亦不少;傍晚時分碼頭常有人前來影日落;晚上就多遊客來這吃海鮮。這裡,其實都有不少故事發生。

其實,馬灣涌超過一千年前已開始有人聚居,續漸演變成一個漁村,記下東涌曾作為漁港的重要印證和足跡。昔日這裡是東涌最熱鬧的漁村,現在雖然住在村內的大部分人士都不是原居民,但村內仍保留不少特色,難以想像在紙醉金迷的香港一隅,還保留著這樣一個原生態漁村的根。村內有餐廳、理髮店和舊式士多,近年村內積極推展社區文化及藝術,希望保存本地漁村的文化及風貌。住宅的外墻上多了不少壁畫,配合天馬行空的創意,令街道更添生氣。

住宅的外墻上多了不少壁畫,令街道更添生氣。(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在村子裡漫步,偶然間步入“Sunny Bike Shop”單車舖,老闆Sunny Law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原居民二代”,其父輩一直在馬灣涌村生活,他自然也在此出生長大。到了工作的年齡,Sunny和同齡人一樣到市區謀生,但在市區工作的生活並不如意,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隨後決定回到馬灣涌村,開了一家單車舖,自2003年起經營至今。

見到單車舖老闆Sunny時,他正悉心打理自己的植物。(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Sunny面對社區變遷,態度坦然。(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Sunny店內種滿了盆栽植物,見到他時正悉心打理自己的花花草草,和他聊天時了解到,以前這裡生意比較好,每逢周末節假日都有不少人前來租單車,從東涌踩去欣澳。現時因為沿途修地鐵,生意多少會受到影響。

即便如此,他也慶幸能在這個寧靜的小漁村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栽種花草、遛狗,和客人聊天等等,“有人開舖,會追求開幾間,老闆忙得不得了,也沒有時間像我這樣跟你們聊天。”言談間他笑道,“我現在維持到生活就可以了。主要是看你知不知足。”Sunny有份見證香港國際機場建起,青馬大橋開通,如今城市發展再次影響,如東涌綫延綫和重建碼頭,面對社區變遷,他的態度坦然,“沒什麼好想的,見步行步啦!”

沿著村內街道一路前行,一股獨特的腥鹹氣味撲面而來,沿途見到有村民將破舊的雪櫃改造成曬魚架——果真“智慧在民間”。

村民將破舊的雪櫃改造成曬魚架。(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村內設立了東涌綫延綫資訊中心,方便當地居民查詢相關事宜。(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士多竟然賣棺木?

村內的老商店都十室九空,仍有營業的只有寥寥數間。同樣是舊居民的華仔嫂,一直在這裡經營“李芳園”冰室,餐牌很隨意,開口問有沒有就是了。

“順昌士多”看起來殘舊,但世紀暴雨期間毫髮無損。(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名為“順昌士多”的雜貨店都頗為吸睛,別看它殘舊,但它連香港百年一遇的大暴雨都挺過去了,老闆娘新嫂稱無論“黑雨”還是“十號風球”都未受影響,毫髮無損。新嫂幾十年前嫁來此地,她憶述馬灣涌昔日是個漁農業發展蓬勃的地方,有不少人會來到馬灣涌進行交易。故此,幾十年前順昌士多除了賣日常雜貨用品,還會自己殺豬賣豬肉,當年出售商品種類多到猶如村內的“百佳”或“惠康”。當時馬灣涌仍有不少居民,新嫂甚至還會代有需要的村民購買棺木、操辦紅白二事。但隨著馬灣涌村原居民漸漸流失,順昌士多現在出售的大多是基本生活用品。

順昌號雜貨店猶如村內的“百佳”或“惠康”。(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移步來到涌口,之所以這裡被稱為“小大澳”,因為早年漁民住的水上棚屋以木板、鐵板及柚木板建成,與大澳的建築風格相似。這些棚屋跟大澳的乍看之下十分相似,但馬灣涌村的棚屋保存得較大澳更完整。在棚屋的一旁能夠看到紅樹林,惟紅樹林看上去不太有生氣。兩位導賞員解釋,這是因為東涌河曾進行河道工程,阻截了淡水流進紅樹林,而紅樹林是需要淡水和鹹水匯聚才能好好地生長。

馬灣涌村與逸東邨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連接馬灣涌村與東舊碼頭的寶安橋。(圖片:街坊帶路)

馬灣涌村的導賞團只是“街坊帶路”眾多活動中的其中之一,導賞員坦言,其實有很多社區的資料沒有人知道,沒有人了解到這些歷史和故事。讓街坊以導賞員的身份,帶領大家一同探索馬灣涌村,細味這裡的獨特之處,或會為被遺忘的馬灣涌帶來“一綫生機”。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港產龍鳳胎大熊貓百日慶 香港市民激動受訪:盈盈媽咪辛苦了
梁朝偉 黃仁勳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海南艦人氣超旺 現場市民直呼想上去參觀
潮汕僑商富甲天下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個小村落中
中國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來香港了!將促進產教結合 培養本地人才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