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減少歐洲天然氣供應 歐洲慌了香港新聞網7月26日電(記者 王豐鈴)俄羅斯自7月27日起,經由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输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量,降至正常水准的20%。這恐使整個歐洲大陸在今年入冬之前,即面臨供氣不足的窘境。 圖源:新華社 俄羅斯能源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7月25日宣布,由於北溪1號其中一具渦輪機引擎發生“技術性問題”,將暫停運作。27日起,經由該管道運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量將降至每天3300萬立方米,相當於該管道正常供應量的20%。 此前在7月初,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就以閉關維修為由,將北溪1號管線關閉了10天,直到上周才重新恢復輸送,即使輸氣量只剩四成,也使忙於為冬季作儲氣準備的歐洲各國鬆了一口氣。如今進一步減少供應,令歐洲再次緊張。歐洲政界一再警告,俄羅斯可能進一步在今年冬天全部切斷天然氣供應。 在俄羅斯宣布進一步減少天然氣供應後,歐盟成員國能源部長26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各國同意以協調的方式減少對天然氣的消耗。根據協議,各成員國將儘可能在2022年8月到2023年3月期間,將天然氣消耗量至少減少15%。在供應緊急情況下,歐盟將採取強制措施實現這一目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獨立於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歐盟國家,在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天,應該要展現團結、聲援被迫限用天然氣的國家。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能源部長約瑟夫·西克拉表示, 歐盟成員國將共同抵制俄羅斯利用能源供應作為武器、分裂歐盟的任何企圖。 不過,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托26日批評歐盟減少天然氣用量的計劃無法執行,指“這是不可接受、毫無意義、做不到和有害的建議”。在會議前夕,包括意大利、匈牙利、波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節氣”目標提出了擔憂,並表示拒絕。 值得關注的是,能源危機的範圍是全球性的,不僅僅在歐洲大陸。能源價格上升、供給減少將使得其他地區國家同樣面臨增長預期下調、通脹粘性更高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6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再度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警告稱全球經濟可能很快瀕臨全面衰退,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可能放緩至3.2%,低於4月預測的3.6%和1月預估的4.4%。 俄羅斯打“天然氣牌”的效果如何?歐洲如何應對?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簡軍波2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就一系列議題進行分析。以下是採訪答問: 1、供應量減至20%,對歐洲大陸的影響有多大? 簡軍波:天然氣供應短缺,將對歐洲能源需求造成巨大衝擊。因歐洲計劃年底實現對俄制裁,需要斷絕俄石油進口,加上今年氣候變化異常,導致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受影響,歐洲只能依靠天然氣。若天然氣再緊缺,能源價格進一步抬高,歐洲從工業生產到民生需求等各方面都將受到很大衝擊,對通脹嚴峻的歐洲經濟也將是“雪上加霜”。 2、俄羅斯打“天然氣牌”的效果如何,目的是什麼? 簡軍波:俄羅斯此舉是針對歐盟的金融及能源制裁,所採取的一種較精準的反制裁措施。雖然俄羅斯自身也會受影響,但不會比歐洲受的衝擊更大,確實有效果。這是俄羅斯對歐洲投下的一枚非軍事領域的核彈。 3、俄羅斯有可能完全斷供嗎? 簡軍波:當前斷供已成為一種政治行為,考慮到戰場局勢、政治需求,俄羅斯存在完全斷供的可能性。 4、歐洲方面目前有哪些應對措施? 簡軍波:面對能源緊缺,歐洲採取了多種措施。其一是實行節流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包括規定開空調必須關門等。 其二是對民眾提供補貼,但此舉也會加重财政负担。 其三是寻求新的能源渠道,當前歐洲對於俄天然气的替代品主要来自北非,但該地區國家,例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它的基礎設施受限,產能無法在短期內提高,其他渠道如美國等,只能算零碎訂單。 因此,歐洲要真正找到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品,還須好幾年時間,如果俄羅斯降至20%,甚至是10%乃至斷供,歐洲在這個冬天就要出問題。 5、歐洲大陸由於對俄羅斯能源輸出的依賴度不同,會否對俄羅斯制裁的立場上產生分歧? 簡軍波:實施上,各成員國對俄制裁的立場分歧是一直存在的。此前歐盟對匈牙利妥協下,才達成對俄第六次制裁的共識,過程已是非常艱難。如今再面對天然氣供應縮減,考慮到各國自身能源結構、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國內政局不同,歐盟內部要達成新的對俄制裁相當困難,達成能源節能措施也存在很大爭議。 具體來講,節約的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部分國家要考慮到,讓老百姓節衣縮食,會不會引發政局動蕩,會不會壯大反對黨聲勢。 6、俄烏之戰引發的能源危機,對全球的影響有多大? 簡軍波:歐洲當前的通貨膨脹與能源危機有直接關聯,而歐盟作為全球重要的貿易夥伴,其通貨膨脹也會“出口”,引發全球產業鏈上各類商品的價格抬高。歐洲能源危機將長期存在,並持續嚴峻,對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也將是深遠的。(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