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朔爾茨訪華 專家:為中歐關係注入穩定因素香港新聞網11月5日電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當地時間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率團抵華開展正式訪問。在為期一天的行程中,朔爾茨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并與李克強共同召開記者會。中德雙方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達成一系列共識。 新華社圖片 內地學者表示,在國際地緣政治、經濟日趨複雜的環境下,朔爾茨訪華為中歐關係注入了穩定因素。 加強變局下的對話與合作 朔爾茨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示,此行發生在一個“充滿全球挑戰和危機的非常時期”,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對話和交流的時刻”。此前,他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全球化,反對對華“脫鈎”。 據中國官媒報道,雙方領導人在會談中重申加強對話,深化務實合作的主張。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認為,朔爾茨此訪是用實際行動踐行此前表態。其目的很明確,就是妥善解決分歧,加強直接對話與經濟合作。這與中共二十大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謀而合,也為變局下的中歐關係注入穩定因素。 丁純表示,近期的經貿往來更加印證其訪華帶來的積極影響。朔爾茨率商團訪華期間,恰逢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召開,德國西門子、奔馳、蒂森克虜伯等行業巨頭積極參展。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與空客公司在北京簽署了14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總價值約170億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田德文表示,歐洲在防務上失去自主,經濟上被美國鉗制的背景下,朔爾茨提出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糧食危機等很多全球性問題上與中國合作,體現出德國自主發揮國際影響力的政治意願。這也符合德國實現戰略自主,維護國家利益的需求。 對歐洲各國具示範意義 朔爾茨訪華前夕,德國政府力排眾議批准中資企業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入股德國漢堡港。輿論分析認為,此次朔爾茨訪華面對的是德國內部和外部的巨大壓力。德國既要與中國尋求經濟合作擺脫困境,又要照顧國內外“擺脫對華依賴”的聲音。 田德文認為,首先,經濟合作的前提是互利共贏。中國對歐洲政策始終保持穩定,雙方務實合作有基礎、有前景,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其次,“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經貿往來多元化已經成為潮流。各經濟大國間不存在單一的經貿關係,自然也不存在“過度依賴”的問題。 丁純指出,德國所處這種狀況在歐洲各國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德關係對歐洲各國具示範意義。中德沒有戰略利益衝突,是全方位戰略夥伴。朔爾茨的訪問正值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有助於把中德關係樹立為西方國家的示範,也將有望改善歐盟對華政策。 據路透社2日引述德國政府內部消息人士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向朔爾茨提議“一起去中國”,稱這樣可以向中國展現“歐盟團結”,但最終未能成行。(完) 【編輯:李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