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邁向新台階香港中通社12月29日電(記者 葉永成)對全球經濟來說,2022年是艱難的一年,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不單沒有停下來,而且邁向了新台階。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總結,今年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的角色越發重要,從“穩慎推進”到“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正步入制度設計與行動的有序發展新階段。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為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回顧過去一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取得不少成果。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達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時上升 1.8 個百分點,在主要儲備貨幣中排名第五。2022年5月,IMF將人民幣在SDR中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反映出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 4月時,以色列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並削減持有歐元和美元。此前,以色列外匯儲備總額去年首次超過2000億美元,一直以來主要由美元、歐元和英鎊組成。以色列現在將把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是十多年來最大的調整,也是歷史上首次納入人民幣。 劉春生指出,以色列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國際化來說,確實是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他說,這些年來,人民幣無論是在支付體系中的地位,或儲備貨幣中的地位,都在不斷提高。這牽涉到外匯改革方面,國際市場的需求,加上美元幣值的不穩定性,都會給各個國家,特別是以美元作為主要儲備體系的經濟體,造成較大的影響。 他解釋,美國貨幣政策外溢性,很多國家都不得不跟著美元去貶值,或者是跟著美元去升值。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就受到了很大的考驗,甚或輸入美國通脹和衰退,有較大風險。因此近年,石油輸出國組織,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紛紛開始以人民幣來進行跨境貿易結算。 值得留意的是,與中國經貿關係緊密程度較高的東盟、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可充分發揮人民幣的貨幣錨功能,為更多發展中國家提供貨幣金融領域的公共產品,為區域經濟金融發展增加穩定性。適應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發展新趨勢,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 這一年,中國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也提出不少措施。譬如,為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12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資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完善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或稱熊貓債)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融資。 劉春生說,境外機構來境內發行債券的這種行為,其實也是使得人民幣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國際金融體系里面的一個重要步伐。未來人民幣要想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在國際支付體系裡佔有更大的份額,金融體系的開放不可避免。 例如,將大宗商品、跨境電商等領域作為推動人民幣貿易結算新的增長點。制定和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的法律法規,為國內外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支付提供法律保障。鼓勵居民在對外經貿往來中,在計價、支付、結算、交易等領域,優先使用本幣,逐步降低對單一外幣的依賴度。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數據統計顯示,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已升至2.44%,是全球第五大最活躍貨幣。明年會進一步突破提升嗎?劉春生認為,人民幣全球支付份額提高,是和國家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分不開的。但明年短期內要取得特別大的突破,這不太現實,因為貨幣因素是長期積累的,比如消費習慣、支付習慣等。 但從長遠趨勢來看,劉春生認為人民幣的地位一定會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提升,逐步踏上新台階。由此看來,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也將成為焦點。(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