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個細節看美日韓峰會存在的“溫差”香港中通社8月19日電(記者 黎金良)當地時間18日,備受關注的美日韓峰會結束後,儘管三國領導人對外宣稱取得重大成果,但從峰會細節,仍能看出“溫差”。 新華社資料圖片 首先,峰會炒作“中國威脅”,但美日韓表態各不同。在峰會結束後,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記者會上提到三國應對共同威脅,其中包括“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勢力擴張和朝鮮的核計劃”。 不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只稱“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用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仍在繼續”,同時補充說朝鮮的核和導彈威脅“只會變得越來越大”。韓國總統尹錫悅則表示,峰會協議意味著“對我們三個國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挑釁或攻擊,都將觸發這個三邊框架的決策過程,我們的團結將變得更加強大和更加堅定。” 中國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1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表示,美國直接點名中國,但日韓領導人卻有所迴避,反映美日韓應對所謂中國威脅存在一定“溫差”。 “美國將中國放在亞太地區範圍內談論所謂的中國威脅,反映美國是出於維護自身霸權的目的,將中國的崛起視為一種挑戰。”陳洋指出,這是拜登提及中國威脅的背後原因之一。但日本則是從東海的角度來看,因為最近幾年,日本將中方在東海的一些合理合法舉動視為“以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將此視作對日本的“威脅”。韓國方面,中韓之間其實沒有任何這種本質性的矛盾或分歧,所以尹錫悅說的比較模糊,更不願意直言中國威脅。 在陳洋看來,這也反映美日韓三邊關係中,三國對華政策或對華認知不盡相同。由此可見,雖然美日韓高喊應對中國威脅,但通過三國領導人的表態,不難看出存在“溫差”,各自從自身利益的角度來定義所謂中國威脅,這也決定了美日韓三邊合作看似很強大,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很脆弱的“小集團”。 另外,拜登稱讚尹錫悅及岸田文雄讓歷史仇恨揭過一頁的“政治勇氣”,背後其實揭示了日韓之間存在的矛盾。陳洋認為,當前美日韓三邊關係確實看起來比較穩固,但這樣的穩固很難恆久持續下去。而動搖美日韓合作的主要不穩定因素,就是日韓關係。 儘管美方緊鑼密鼓地拉攏日韓,試圖推動日韓關係和解,使美日韓三邊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持久,但日韓之間在歷史、領土、經濟等方面,矛盾根深蒂固。兩國有諸多“死結”難解。 陳洋指出,尹錫悅上台後,日韓關係確實有一定改善,但這主要集中在政府層面,日韓民間仍存在廣泛的矛盾與分歧,特別是韓國輿論對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問題。除了領土紛爭等歷史問題,尹錫悅政府對改善日本關係的一些舉措,也存在強烈的反對與不滿聲,影響著日韓關係。 根據白宮公布,三國領導人同意建立高級別三邊磋商機制,包括建立“年度領導人會議”、“外長、國防部長、工商部長、國家安全顧問年會”等相關機制。聲明還寫到,美日韓致力於進一步加強三邊安全合作,包括加強三邊軍事演習、改善信息共享以及加強彈道導彈防禦合作,包括應對朝鮮的導彈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岸田文雄和尹錫悅目前在國內的支持率都比較低,而且兩人也面臨國內選舉,美國明年也將舉行總統大選,三國政局變數大。陳洋認為,這些因素都會衝擊美日韓的團結,甚至影響峰會協議的落實。 而從地區安全角度來看,陳洋認為美日韓三方合作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合作,對整個東北亞包括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形勢尤為不利,衝擊地區的和平穩定。去年以來,美日韓經常舉行針對第三方的聯合軍事演習,同時美國還縱容日韓大力發展軍備,勢必誘發新一輪地區軍備競賽,進而破壞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秩序。(完) 【編輯:黎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