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開盤又高漲!政策刺激下股市能否迎來高光時刻

分享到:
2023-08-29 09:2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8月29日電 (記者一林)8月27日晚,證監會一連發佈三條:《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支持適度融資需求》,信息量大。然而,在大盤受利好刺激大漲的時候,昨日北向資金依舊淨賣出82.47億元,香港中概股在早盤迎來一波大漲之後,僅兩個小時後就高開低走。這令投資者信心倍受打擊。

證監會“三箭”齊發股市先揚後抑

就在A股退守3000點的關鍵時刻,政策部門出手了。27日晚間,以印花稅減半為開路先鋒,證監會發佈公告,優化IPO、再融資監管,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等,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此次刺激政策集中推出,是國家對於7月24日關於搞活資本市場的論調相呼應。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了對資本市場的期待。而由於對過往歷史的輝煌表現,令股民興奮不已。

網友評論充滿了對股市的期待

在A股歷史上,印花稅已經調整了八次,其中最近兩次調整可以追溯到2008年。2008年9月19日,A股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當天暴漲9.45%,所有A股股票漲停。

據華福證券統計,1995年以來,漲跌幅方面,印花稅下調當日及5日、20日、60日、250日萬得全A漲跌幅平均值分別為4.5%、7.1%、7.4%、-0.5%、18.3%,上漲概率分別為100%、83%、83%、33%、67%。交易額方面,印花稅下調後的5日、20日、60日、250日、500日的日平均交易額分別較T-1日平均提高52%、53%、26%、58%、101%。

然而,在大盤受利好刺激大漲的時候,股市先揚後抑,高開低走,昨日北向資金依舊淨賣出82.47億元,這令投資者信心倍受打擊。

大股東停止減持能否再添利好

新政策經過一晚的發醇,又迎來新一波的大股東終止減持。

8月28日晚,中源家居、大智慧、金浦鈦業等13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根據證監會於8月27日發佈的監管要求,并結合自身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大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提出減持計劃且未完成的上市公司中,近百家公司觸發減持新規條款,這意味著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公司大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監管要求發佈僅一天,已有多家公司大股東積極響應減持新規,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8月28日晚,匯嘉時代公告,根據證監會於8月27日發佈的監管要求,結合公司具體情況,公司控股股東暨實際控制人潘錦海決定終止減持計劃。

據華夏基金篩選數據顯示,從上市公司角度測算,目前不符合減持條件的上市公司共計2139家。從市值上看,大於500億元的共有85只,100億元至500億元的共有406只,小於100億元的共有1648只。

中國證監會最新發佈的減持新規對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股份的影響立竿見影。而這一波終止減持潮是否能保證市場合理流動性,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專家對後市研判觀點不一

對於昨天股市走出一波先揚後抑的行情,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受外圍股市影響,市場情緒發生了轉變。週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發表了期待已久的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央行隨時準備在必要時繼續加息,這會大大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意願;同時,國內經濟數據并不見好,投資者對資本市場仍處於觀望狀態暫不進場,導致參與交易量不大,也是一個原因。昨天上證成交額5172億,還沒有突破5月份的量。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楊超指出,減半征收將直接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有利於鼓勵更多人參與證券交易,尤其是小型投資者。踴躍的投資者入市將帶來增量資金,資本市場活躍起來,有助於提升企業融資效率,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他表示,良性循環下,資本市場財富效應將逐步顯現,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隨之增強,也將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和入,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

實際上,8月中旬以來造成市場連續調整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資本的持續流出,放大了市場對經濟的擔憂情緒。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士分析,儘管此次政策對印花稅和融資融券保證金比例的調整有助於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有利於促進市場成交規模,或只能在短期內起到提振市場情緒的效果。長遠來看,還是要經濟發展股市才能發展。  (完)

【編輯:錢林霞】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