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他不喝整合咖啡改吃志玲豆腐?

分享到:
2023-09-07 21:2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台灣選舉的造勢正在進行,幾位參選人比著看誰動靜大。藍白整合、各種民調、選情預測等議題,聲量也一直降不下來。尤其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宣佈參選後,相關討論更是五花八門。

這不,獨立參選的郭台銘要給自己配個什麼樣的副手,網友也蠻操心的,傳言郭老闆選的是“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頓時讓人覺得增添了幾分娛樂色彩。

香港中通社圖片

不過,林志玲經紀人第一時間已辟謠。林志玲本人今日出席活動時也親自回應:“我也是聽說,當然離政治很遙遠,我的心願很小,就是日子健康快樂、世界和平,如果是我,那真的是芭比世界,希望大家工作順利,熱情工作、熱情生活。”

選林志玲當副手,這一聽好像有點八卦。但選什麼樣的副手,郭台銘宣佈了4個條件,首先為“能力比自己強”,其次一定要是位女性,第三是要有互補性,可以在施政議題上予以協助,第四個條件是降低政治色彩。

台灣“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嚴震生在節目《少康戰情室》中分析,現在在野黨要談整合,郭台銘卻說未來副手是女性,那就是把侯友宜、柯文哲都排除在外,那郭台銘要如何跟國民黨、民眾黨整合?現在就說副手是女性,時間點過早,郭台銘的操作手法很粗糙。

有台媒就此熱話發表評論,批評郭台銘“喝不成整合咖啡,改吃志玲豆腐”,指郭台銘為了競選,無所不用其極,讓人弄不清他是候選人還是只懂吸流量的網紅,指郭氏是政治門外漢。

香港中通社圖片

誰會是郭台銘的副手,謎底先留著吧,大家關心的“藍白合”誰正誰負也還沒定呢!但郭台銘參選,對在野陣營的選情究竟會有何影響?從近期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釋放的信息來看,郭台銘參選可能還加速了“藍白合”的進度。

距離郭台銘正式參選已過去一周,各家台媒紛紛公開最新“四腳督”大選民調。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坐擁約35%的支持度居第一,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與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難分伯仲,各獲得約20%支持度,郭台銘則以約10%支持度敬陪末座。

一如早前外界預料,郭台銘入局分走了侯友宜與柯文哲的支持者,使得賴清德的領先優勢愈發顯著,甚至有綠營立委得意忘形稱,“要幫助郭台銘連署獲得參選資格”。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冷峻現狀令藍白兩家在野黨陷入深深危機感之中,雙方都認識到,如果放任形勢發展不做改變,2024年1月投票時只有“恭送賴清德當選”一個結果。負面的想象雖然打擊支持者熱情,卻也給足藍白兩黨壓力,“藍白合”的呼聲漸漸強勢。

有台媒5日報道,隨著國民黨與民眾黨之間的接觸,“藍白合”已有時間表,雙方9月先談立委選舉合作,10月再談大選正副手搭配。

如此清晰的二階段式“藍白合”,很快被柯文哲陣營否認,侯友宜陣營也沒有證實。不過,柯文哲競辦否認的是時間表,而非“藍白合”,侯友宜競辦則直接表態,樂見在野合作的各種可能性。

作為“藍白合”中較為弱勢的一方,柯文哲與民眾黨不願主動渲染“合作氛圍”,但也對此表達開放態度,柯文哲曾表示“藍白合”可以談,不過要先談理念與政見。

香港中通社圖片

若觀察國民黨,從黨主席朱立倫到參選立委的基層民代,近期多對合作發出積極聲音。

在合作具體進程上,朱立倫2日首度公開證實,“每天都有新進度,每天都有一些結果”;平常較少參與選戰議題討論的台中市長盧秀燕也表示,9月是“藍白合”關鍵期,“應該會有結果”。

網絡聲量頗高的國民黨台北立委參選人徐巧芯透露,藍白間有很多交流渠道,9月可能會完成立委選戰整合,例如在“搖擺選區”台中就可能進行合作,在不同選區分別提名人選並共同作戰。

由於郭台銘的支持者大多與藍白陣營重合,有分析指出,眼見郭台銘民調墊底,將其邊緣化有利於藍白兩家支持者回流,排除郭台銘的“藍白合”正是途徑之一。

香港中通社圖片

郭台銘的確在被逐漸邊緣化,提出的“主流民意大聯盟”沒有藍白政治人物站台,發出的“喝咖啡”邀請也被侯友宜、柯文哲冷處理,做“非綠共主”的夢想幾乎已化為泡影。近日傳出“郭台銘副手人選找林志玲”,側面反映郭台銘陣營缺乏討論熱度,需要用娛樂人物吸睛。

誰當正、誰居副,這樣的問題在國民黨與民眾黨間只要沒達成共識,最終侯友宜與柯文哲就難以組合參選。但假若“藍白合”能蔚然成風,至少意味著“下架民進黨”從口號有可能慢慢成為現實。郭台銘參選看似撕裂在野陣營,某種程度上也成了藍白合作的催化劑。

【編輯:陈烁】

視頻

更 多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中國大門越大越開 推動經濟發展 國際投資者們是否買帳?